感悟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当我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肃穆之心,踏入红岩博物馆,迈进渣滓洞的那一刻,历史的厚重感犹如汹涌的浪潮,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仿佛能听见岁月深处传来的激昂呐喊与坚定誓言。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英勇事迹,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我对革命精神的认知,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热血与激情。在这两处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抗争记忆的地方,我不仅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 红岩精神。它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一、观红岩博物馆
红岩博物馆静静地坐落于歌乐山麓,周围环境清幽宁静,绿树成荫,鸟鸣婉转,仿佛是一处被尘世遗忘的世外桃源。山间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然而馆内所展现的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却与这宁静的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迈进博物馆的大门,一座高大巍峨的烈士群雕便赫然映入眼帘。这座群雕由多位雕塑家精心雕琢而成,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极为精细,人物的发丝、衣物的褶皱都栩栩如生。群雕中的烈士们,神态各异却又无一不彰显着革命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有的目光如炬,坚定地凝视着远方,那深邃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仿佛在眺望革命胜利的曙光,透过层层迷雾,看到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有的昂首挺胸,身姿挺拔,大义凛然的模样展现出视死如归的无畏气魄,他们的脊梁犹如钢铁般坚硬,绝不向敌人屈服,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毫不畏惧;有的则紧握拳头,那紧握的姿态仿佛在向敌人发出最后的怒吼,传递着绝不屈服的坚定信念,拳头上的青筋暴起,似乎积蓄着无尽的力量,要将黑暗的旧世界彻底摧毁。他们的神情和姿态,无一不展现出革命先烈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望着这座群雕,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敬意和感动,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到了无数革命先烈们在黑暗中为了光明而奋力拼搏的身影。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严刑拷打下坚守,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着壮丽的篇章。
踏入馆内,宽敞明亮的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位位无声的讲述者,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沿着展厅的参观路线,我缓缓前行,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了那段充满血与火的革命岁月。在第一个展厅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的早期活动。从党组织的艰难建立,那是在反动势力的重重围剿和打压下,一群怀揣着救国救民理想的共产党人,秘密地聚集在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商讨着革命的大计。他们在昏暗的房间里,压低声音,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的光芒,谋划着如何唤醒民众,如何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他们四处奔走,发动群众,建立起一个个地下联络点,为革命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每一个联络点,都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革命前进的道路。到领导工人运动时面临的重重阻碍,资本家们的残酷剥削和打压,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都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组织工人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待遇,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工人们手挽手,肩并肩,高呼着口号,面对军警的棍棒和枪口,毫不畏惧,展现出了团结的力量和抗争的勇气。再到组织农民运动时深入基层的艰辛,他们深入偏远的农村,与农民们同吃同住,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组织起农民武装,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他们走在泥泞的乡间小道上,耐心地向农民们讲解革命的道理,手把手地教农民们使用武器,让农民们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以及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时所遭遇的种种困难,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轰炸和特务的监视迫害,他们依然坚定地站在抗日的最前线,通过演讲、散发传单等方式,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凝聚起全民族抗战的力量。他们在街头巷尾,冒着生命危险,向民众讲述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激发着民众的爱国热情,让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每一张图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件文物,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那些泛黄的照片,记录着革命先辈们坚定的面容;那些珍贵的文物,承载着他们奋斗的足迹;那些详实的文字资料,诉说着他们的英勇事迹。照片中的他们,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仿佛在告诉我们,为了理想,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继续往前走,我来到了 “狱中斗争” 展厅。这里展示了渣滓洞、白公馆等监狱中革命先烈们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场景。看着那些狭小阴暗的牢房模型,墙壁上斑驳的痕迹仿佛诉说着曾经的苦难,那是被岁月和苦难侵蚀的印记,每一道裂痕都仿佛在诉说着革命者们所遭受的折磨。牢房里弥漫着潮湿和腐朽的气息,让人难以想象先烈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信念的。冰冷的刑具实物,每一件都散发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息,老虎凳上似乎还残留着革命者的体温,竹签上仿佛还沾染着他们的鲜血,烙铁上的锈迹仿佛是他们不屈灵魂的象征。这些刑具见证了敌人的残暴和革命者的坚强,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惨痛的历史。还有烈士们留下的珍贵遗物,那些破旧的衣物、泛黄的书籍,无不承载着烈士们的坚定信念。破旧的衣物上打着补丁,那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生活的见证;泛黄的书籍上满是批注,那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革命真理的追求。我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革命先烈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没有向敌人屈服。他们在黑暗的牢房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用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与敌人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在众多的展品中,江竹筠烈士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江姐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的重要人物,她为了革命事业,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传递情报。她常常穿梭于敌人的眼皮底下,巧妙地避开特务的监视,将一份份重要的情报传递出去,为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的机智和勇敢,让敌人闻风丧胆。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她始终坚贞不屈,展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崇高气节。敌人为了从她口中获取情报,对她施以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甚至用竹签钉进她的手指。那钻心的疼痛让常人难以忍受,但江姐始终咬紧牙关,没有吐露任何党的机密。她的那句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成为了激励无数人前进的名言。看着江姐那瘦弱却坚毅的照片,我的眼眶湿润了。她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的忠诚,什么是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不息。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无畏,仿佛在告诉敌人,他们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在狱中,她不仅自己坚守信念,还鼓励其他难友,给大家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除了江姐,还有许多革命先烈的事迹同样令人动容。陈然烈士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我的 “自白书”》,在那狭小潮湿的牢房里,阴暗的角落里,只有一缕微弱的光线从高高的窗户透进来。陈然烈士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奋笔疾书,用文字表达了他对敌人的蔑视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他写道:“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这些激昂的文字,展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他在狱中,时刻关注着革命的动态,用自己的笔,为革命事业贡献着力量。许晓轩烈士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毫不畏惧,用自己的行动为其他难友树立了榜样。敌人对他施以重刑,打得他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吐露半个字。他的坚韧和顽强,让敌人都为之敬佩。他在狱中,还组织难友们学习,鼓励大家保持信念,等待胜利的那一天。小萝卜头宋振中,在敌人的监狱中度过了短暂而又悲惨的一生,但他却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学习,利用自己小孩的身份为革命事业传递情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监狱里,没有课本,没有文具,但他依然刻苦学习,从其他难友那里学到了知识和革命道理。他小小的身影在监狱的走廊里穿梭,为革命者们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他的勇敢和机智,让人敬佩不已。这些革命先烈们,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在 “狱中斗争” 展厅的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幅特殊的展品 —— 一面用红色被面和黄色五角星制作的五星红旗。这面五星红旗是渣滓洞的难友们在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制作的。当时,他们身处黑暗的牢房,无法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但他们坚信,革命的胜利一定会到来。他们通过秘密传递的消息,得知了新中国的国旗样式,于是用仅有的红色被面和黄色的纸,制作了这面五星红旗。他们把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都融入到了这面旗帜中。看着这面五星红旗,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它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革命先烈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对光明未来的无限向往的象征。那鲜艳的红色,仿佛是他们流淌的鲜血;那五颗五角星,仿佛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之星。在制作这面旗帜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除此之外,有一件物品格外引人注目 —— 那是一封泛黄的家书。这是一位革命烈士在狱中写给家人的信,信中没有对自己处境的抱怨,只有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人的深深牵挂。他在信中写道:“为了革命的胜利,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希望你们不要为我难过,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读着这封信,我的眼眶湿润了,仿佛看到了那位烈士在昏暗的牢房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奋笔疾书的身影。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的忠诚,什么是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在信中,他还叮嘱家人要照顾好自己,要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家人的关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二、观渣滓洞
当我踏入渣滓洞的那一刻,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瞬间将我笼罩。这里四周群山环绕,地形隐蔽,很难想象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曾经发生过那么多惨无人道的暴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坚固的围墙和阴森森的岗楼,墙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铁丝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岗楼上的机枪口仿佛依然对着牢房,随时准备向手无寸铁的革命者射出罪恶的子弹。大门上 “渣滓洞” 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提醒着每一位来访者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这三个字,承载着无数的痛苦和悲伤,是那段黑暗历史的见证。走进渣滓洞,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革命者们所面临的恐惧和绝望,但他们却在这种绝境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走进渣滓洞内部,狭小阴暗的牢房一间挨着一间,每间牢房都十分拥挤,仅能容纳几个人。牢房的墙壁上布满了水渍和霉斑,地面潮湿阴冷,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气味。牢房里的设施极其简陋,只有几张破旧的木板床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革命先烈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然而,他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与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他们在这狭小的空间里,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坚守着心中的信仰。他们用歌声、用故事,传递着希望和力量,让彼此在困境中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在牢房的旁边,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刑具,这些刑具无不令人触目惊心。老虎凳、竹签、烙铁、皮鞭…… 每一件刑具都沾满了革命先烈们的鲜血,见证了敌人的残暴和革命者的坚强。看着这些刑具,我仿佛听到了革命先烈们在遭受酷刑时发出的痛苦呻吟,看到了他们宁死不屈的坚定眼神。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许多革命先烈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他们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党的尊严和革命的信仰。他们的惨叫声仿佛在山谷中回荡,他们的坚定眼神仿佛在向敌人宣告,他们是永远不会被打败的。这些刑具,是敌人残暴的铁证,也是革命者坚强意志的见证。
渣滓洞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历史,也是一部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解放,英勇抗争的历史。在渣滓洞的斗争中,革命先烈们展现出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这些精神,构成了渣滓洞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我们当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放弃。每一个在渣滓洞留下足迹的革命者,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三、剖析红岩精神,探寻精神的内核
在参观红岩博物馆和渣滓洞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统区特殊环境中,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形成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它包含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顽强的斗争意志等多个方面。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岩精神的基石。在红岩博物馆和渣滓洞,我看到了许多革命先烈,他们在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时,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不为所动。他们相信,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推翻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屈不挠地与敌人进行斗争。他们心中的理想信念,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无论遭受多大的痛苦和折磨,他们都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
崇高的爱国情怀是红岩精神的核心。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在渣滓洞,许多革命烈士在就义前,高呼着 “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他们的爱国情怀,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行动,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无私的奉献精神是红岩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红岩博物馆和渣滓洞,我看到了许多革命先烈,他们为了保护党的机密,保护其他同志的安全,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没有计较个人的利益,而是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们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奉献,是无声的,却又是伟大的,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革命事业铺就了一条光明的道路。他们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革命的胜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不已。
顽强的斗争意志是红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渣滓洞,革命先烈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上的折磨,还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没有向敌人屈服。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意志,与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斗争意志,犹如钢铁般坚硬,无论敌人如何折磨他们,他们都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挠地与敌人斗争到底。他们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一切困难,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生活下的红岩精神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远离了战争的硝烟和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红岩精神并没有过时,它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在这些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需要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弘扬正能量。
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们崇高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和破坏行为。当国家面临困难时,我们要挺身而出,为国家排忧解难;当国家取得成就时,我们要为之自豪,继续努力奋斗。
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不贪图个人的名利,而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关心身边的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和爱心。
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们顽强的斗争意志,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放弃,勇往直前。在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大等。在这些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家庭变故、人际关系紧张等。在这些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要坚强面对,不被困难所打倒,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东南大学“巴渝红旅”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中医药护航夕阳红,养老院开启康寿旅
- 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文化、科技、卫生送进乡村基层,1月18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回乡看齐鲁”实践队带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和
- 02-02
- 杏林春满映余晖,岐黄薪火暖桑榆
- 山东中医药大学“本草宁阳,传承药香——中医养生文化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们满怀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忱与崇敬,步履轻快地踏入当地敬老
- 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