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也曾见证过惊心动魄的伟大篇章。为了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2025年1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实践队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开启了一场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
当踏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飞的年代。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肃穆的黄铜雕像。正中间,是刘邓二人目光坚毅,凝视前方,在他们身旁,是战士们奋勇冲锋。他们的身姿凝固在即将强渡黄河的瞬间,气势磅礴,让人不禁心潮澎湃。
通过一幅幅地图、一份份文献资料,实践队员了解到当时全国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转折的关键时期。国民党军队凭借黄河天险,构筑了严密的防线,妄图阻挡人民解放军南下。而人民解放军在物资匮乏、装备悬殊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然而,刘邓大军肩负着党中央的重托,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强渡黄河这一扭转战局的战略决策,为解放全中国开辟新道路。
通过与当地老人的交流,实践队了解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物质匮乏的年代。解放军能够实现如此伟绩,自然离不开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在展馆的右侧,陈列着曾经帮助解放军的当地老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其貌不扬,籍籍无名,也许站在你面前,你也想像不到,他们也曾一腔热血,为创造一个辉煌的新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携手并进。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朴素无华的劳动人民,渡江战役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真实写照。
在展厅中,实践队员看到了当年战士们自制的渡河工具模型,有简易木船、羊皮筏子等。为了隐蔽作战意图,部队在夜间秘密进行渡河训练,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熟悉水性、掌握划船技巧,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辛的精神令人动容。
强渡黄河战役的胜利,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信心。此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刃插入国民党统治区心脏,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夺取全国胜利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纪念馆内陈列的一封封捷报、一张张照片,都彰显着这场战役对中国革命进程的深远影响。
这场红色之旅,不仅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那个动 荡不安、民族危亡的年代,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他们所展现出的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英勇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了当代青年前行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