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社会实践调研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持续攀升,而就业市场却面临着多重挑战。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和吸引政策各不相同,这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了显著影响。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才流动情况在全国具有代表性。
实践队伍组建与调研准备为了深入研究Z世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就业去留与城市人才吸引力之间的关联性,“职”系未来社会实践队应运而生。这支由15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组成的队伍,在实践开始前,通过中国知网、维普网等学术平台,广泛收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论文,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基于研究特点,我们决定以山东省内的0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从山东省城市中选取了济南、青岛、烟台、济宁、日照这五个发展层次各异的典型城市,对其中的00后大学生(包括专科生和本科生)进行了调查。我们设计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问卷,并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寒假期间,队员们不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线上问卷,还分头行动,在五座城市进行了线下问卷的发放。经过努力,我们总共回收了26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39份。
数据分析与结论得出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结合现实因素,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城市的就业率、失业率、人文关怀、宜居程度、生活成本以及专业对口和市场需求等,是衡量其吸引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青岛作为新一线城市,凭借高就业率和丰富的就业机会,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日照作为四线城市,就业率相对较低,大学生外流现象较为明显。同时,城市的人文关怀、宜居程度、生活成本以及专业对口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也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济南则凭借其政策优势和高效的办事效率,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城市。
实践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如问卷发放渠道有限、填写者配合度不高、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大等。然而,我们也收获颇丰。在问卷设计方面,我们学会了如何确定调查目的、选择问题类型、安排问题顺序和清晰表述问题。在问卷制作和发放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有效协作和沟通。通过参与问卷调查,我们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技能,如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此外,这一过程也加深了我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理解,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与展望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提高城市对优质人才的吸引力:城市应优化就业政策环境,提供就业补助,降低生活成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增强城市魅力;政府应扶持小微企业,推动校企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加强就业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调整专业设置,严把质量关,并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应认清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职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理性选择就业城市,做好职业规划,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