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体育锻炼视角下安徽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升路径调研开启

发布时间:2024-11-2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4 年 4 月 23 日,本调研团队在安徽合肥、芜湖、淮南、蚌埠、马鞍山等 5 市,针对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 16 所高校大学生展开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旨在深入探索提升安徽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路径,为高校体育教育及学生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

  一、身体机能与素质测试

  本次调研首先对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进行了全面测试。在合肥的多所高校中,专业测试人员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关键指标进行精确测量。例如,通过肺活量测试了解学生的呼吸系统功能;利用握力计、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项目评估学生的上肢、腹部等肌肉群力量;以长跑测试检验学生的耐力水平;并借助坐位体前屈测量柔韧性。在芜湖的高校调研点,还增加了身体成分分析,详细检测学生的体脂率、肌肉量等数据,以便更精准地掌握大学生身体状况的个体差异与整体态势。

  二、体育锻炼习惯与频率调查

  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与频率是本次调研的重要环节。在淮南的高校里,调研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详细询问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每次锻炼的时长、所喜爱的运动项目类型以及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阻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能够保持每周 3 - 5 次的锻炼频率,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不足 2 次,且锻炼时长较短。在蚌埠的高校调研中发现,男生更倾向于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球类运动,而女生则对瑜伽、慢跑等运动项目较为喜爱。同时,学业压力、缺乏运动设施与场地等因素成为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瓶颈。

  三、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中不容忽视。在马鞍山及其他城市的高校,调研团队采用专业心理测评量表,对学生的焦虑、抑郁、压力应对等心理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学业竞争、人际关系等压力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且心理压力与体育锻炼频率呈一定的相关性。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方面表现相对较好,而锻炼不足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四、体育课程与校园体育文化调研

  此外,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调研同步展开。在中国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体育课程的种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情况。发现部分高校体育课程在个性化教学、新兴运动项目引入等方面有待加强。在安徽大学等综合类高校,对校园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文化宣传等方面进行考察后,发现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虽丰富多样,但学生参与度的广度与深度仍有提升空间,部分社团活动存在组织管理不够完善、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

  本次大规模的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全面深入地剖析了安徽高校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视角下的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对多方面调研内容的细致分析,将为后续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升路径与策略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与实践指导,助力安徽高校在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相关调研结果与后续研究成果将持续向社会各界公布与分享。

作者:池小虎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广东科技学院“管道童安护航队”:点亮管道安全灯塔,守护能源希望之光
  • “树”一数二 ——常州古树科普及保护宣传数字联动平台建设与运营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