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流域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九省区,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立足专业学科背景,组建黄河调研实践团,首批队员赴黄河沿岸的3省4市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甘肃兰州·加快黄河生态修复步伐,推动绿色发展新成果
兰州市是黄河上游的中心城市,作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州时,盛赞“黄河之滨也很美”,寄望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因此,实践团成员前往兰州市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和银滩湿地公园调研黄河兰州段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
图1 生态修复后黄河干流兰州段沿岸景观
兰铁泵站曾为兰州铁路局提供水源,自2008年兰州铁路局使用自来水后,该泵站被废弃。2019年,其被融入了生态秀美的黄河风情线,成为轻工业遗存改造提升的闪亮名片。实践团成员游琳孜不禁赞叹:“在亭中远眺,看黄河之水浩浩汤汤,如玉带般从脚下蜿蜒流淌,大河两岸绿树成荫,形成了黄河岸边一道和谐靓丽的风景线。”
图2改造后的兰铁泵站
银滩湿地公园围绕“水、草、路、桥、石”造景,建造了“一水、一道、四湖、二十四桥”等景观,被誉为“镶嵌在黄河边上的绿宝石”。走进湿地公园实地考察,调研团成员切身体验其生态之美,了解到湿地公园将生态恢复与人工造景相结合,从而吸引各类动物栖居,推动黄河水域的湿地生态持续改善,不断提高兰州市的环境质量。
图3实践团成员调研银滩湿地
从兰铁泵站到银滩湿地公园,实践团从中领略黄河流域的自然人文风光,见证兰州生态发展和城市融合创新。从黄河生态保护到黄河文化传承,调研团深刻理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了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深刻内涵。
图4实践团成员参观“情系母亲河”黄河雕塑长廊
宁夏吴忠·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
吴忠市是宁夏沿黄经济带发展的核心区,其位于河套平原的菁华地带,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有着长期积淀的发展基础。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时指出,“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此次,实践团成员前往吴忠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调研黄河宁夏段沙土流失治理成效。
图5吴忠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
吴忠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比较典型的西北内陆黄河上游河流湿地,园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维持了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为沿欧亚大陆迁徙的鸟类提供了重要的觅食、栖息环境。调研团成员在实地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吴忠市深入贯彻“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的协同治理理念,对污染严重的造纸、制革、化工、印刷等行业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新旧动能转化。通过建设吴忠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缓解黄河沿岸水土流失,提升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水质,并取得显著成效。
图6实践团成员调研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保护黄河义不容辞,治理黄河责无旁贷。调研团成员徐安民说:“黄河水从‘黄’变‘清’、排污水从‘黑’变‘清’是我们每位环境学子的在肩之责,持之以恒将吴忠市建设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让‘赛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经久不衰”。
山东济南·融合黄河生态保护和文化,建设黄河文化新高地
济南市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国自由贸易区三大国家战略的交点,北枕中华民族母亲河,为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凝聚大保护合力,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实到位”。为此,实践团成员前往济南市百里黄河风景调研黄河济南段的治理历程和文化传承。
图7济南市黄河百里风景区景观
图8实践团成员调研济南市黄河百里风景区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黄河治理历史蕴含了中国历代能人志士的智慧,展现了中国人们与生态自然休戚与共的态度。从上古传说大禹治水到西汉贾让的“治河三策”,再到明嘉靖潘季驯的“束水攻沙”,无不蕴藏着古人治理黄河的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治理黄河、保护黄河、开发利用黄河,使黄河走上了一条河流变畅、两岸变绿、流域内安居乐业的大河良性发展之路。
图9贾让“治河三策“石刻
图10潘季驯的“束水攻沙”论石刻
图11毛泽东同志“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石刻
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炎黄子孙,孕育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实践团成员金迪说到:“黄河济南段虽然只是中国伟大治黄事业的冰山一角,但是此次调研使我们对黄河文化及生态保护有了清晰的认识。大河东流,人民治黄事业正在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篇章”。
图12实践团成员瞻仰泺口九烈士纪念碑
山东东营·全力推进黄河生态修复工程,构建陆海统筹新格局
黄河自1855年决口改道后由东营市入海,因此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东营这座国际湿地城市。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时强调,“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理念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光增色”。故而,实践团成员前往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调研生态修复的治理成效。
图13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木栈道两侧苇荡曳曳,实践团成员漫步在栈道上,关注着两侧的生态情况。根据团队成员调研,多年前由于黄河来水量持续减少,流路固化、河床下切,黄河与湿地、滩涂的水文连通性降低,淡水补给减少;加上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严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受到严重影响。经过多年治理,在黄河水滋养下,如今这里水丰草茂、生机盎然。
图14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白鹳湖栈道两侧景观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鸟巢随处可见。为了给鸟儿一个安稳的“家”,东营市重点实施黑嘴鸥、东方白鹳、鹤类等物种栖息地保护,在保护区架起人工巢、建起繁殖岛。近年来,保护区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如今,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也是东方白鹳全球重要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实践团成员张金娜说到:“在这里,我们更直观地了解珍稀鸟类的生活习性,近距离观察鸟类的形体特征,都得益于黄河三角洲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的环境学子,更应结合专业背景为大江大河的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图15实践团成员调研黄河口生态旅游区
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目光所及、驻足所思,尽是对母亲河未来的深谋远虑,曾明确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第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第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第五,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调研实践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深化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认识,组织首批队员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印前往甘肃、宁夏和山东三个省(自治区)调研学习,为黄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海大智慧,为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发挥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