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千古韵,文化永流传

发布时间:2024-09-1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实践简介

         团队名称:0323101非遗保护小分队

         实践时间:2024.7.6-2024.8.31

         实践地点:湖南省邵阳市,广东省佛山市,山东省滩坊市,四川省成都市,贵州省遵义市,江西省景德镇市等多个地区。

实践内容

  • 醒师文化  :来自广东省佛山市的同学李英健,在暑假期间,前往佛山市醒狮文化博扬馆学习醒狮文化,并参与了贵地醒狮活动,在一个个精彩的幼作中赵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文化的独特魅力。醒狮起源于广东南海县,它造型威武,色彩鲜艳,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元素。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醒狮表演必不可少。舞者通过精湛的技艺,让醒狮活灵活现,时而威武勇猛,时而俏皮可爱。醒狮活动不仅能增添喜庆氛围,还象征着吉祥如意、勇敢奋进。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如今,醒狮文化也走向世界,向全球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同学黄输来到大邑县西岭镇,前去学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西岭山歌。西岭山歌是成都大邑县西岭山区的特色民间文化。其旋律优美,歌词质朴,充满了对生活、劳动和大自然的热爱。西岭山歌题材广泛,有劳动号子、情歌对唱等多种形式。在当地,常有西岭山歌文化活动,如山歌比赛、民俗表演中穿插山歌演唱等。人们身着传统服饰,用嘹亮的歌声展现着西岭山区的独特风情。这些活动不仅传承了古老的山歌文化,也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文化体验,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 来自江西省景德镇市的同学向阳,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学习并了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御窑瓷器的制作技艺,并亲身参与了瓷器的制作。御窑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丰富的装饰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御窑艺术,能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灵感源泉,推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业化生产模式对传统御窑手工技艺造成冲击很大,人才流失严重,年轻一代对从事御窑相关工作的兴趣和意愿不足,御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面临极大挑战。
  • 木版年画:来自山东省滩坊市的同学于子恆来到了潍坊杨家埠,开启了长达一周的非遗保护活动,期间他参观了当地的非遗年画博物馆和制作工坊,在年画传承人的指导下,他亲手参与了年画的制作,在一个个平谨的步骤中越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起源于明代,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喜庆的色彩著称。其题材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制作工艺精湛,通过刻版、印刷等多道工序完成。画面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杨家埠木版年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傩戏:在贵州道真的一个小镇上,文珍珍同学实地观看了傩戏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傩戏起源于民间信仰的原始宗教,与巫觋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巫傩祭祀仪式密切相关。其表演形式多样,包括歌舞、说唱、戏曲等。演出时,演员会佩戴形象丰富的傩面具,这些面具一般用质地细腻的白杨木或柳木雕刻而成。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贵州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耐人寻味。

实践感悟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可能逐渐被理没或遗忘,做好非遗传承,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青年人,不能坐业待毙,不能让传统文化成为时代的眼泪。国此,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应学会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结合,通过数字化记录、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更好地保存和传播非遗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
                                                                                                                                                                                                ——自幼化学院 许子豪
       这次实践让我了解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社区的参与。社区是文化遗产的主要传承者和守护者,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可代替的,保护工作应与社区成员积极合作,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传统做法。
                                                                                                                                                                                                ——自动化学院 杨炯

 
 

总结

       非遗文化传承是一项意义重大且充满挑战的事业。非遗文化传承具有深厚的价值。首先,它承载着历史记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项非遗项目都蕴含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为我们了解过去提供了珍贵的窗口。其次,非遗文化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非遗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观园。再者,非遗文化在当代仍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魅力,如传统手工艺能制作出精美的物品,传统音乐和舞蹈能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然而,非遗文化传承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浪潮对非遗文化的生存环境造成冲击,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被遗忘和淘汰的危险。另一方面,传承人老龄化、传承渠道狭窄、缺乏资金支持等问题也制约着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保护机制。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个人则应增强文化自觉,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祁瑞鹏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非遗千古韵,文化永流传
  • 非遗千古韵,文化永流传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323101非遗保护小分队以探寻文艺宝藏、保护非遗现宝,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走访、学习宜讲等多种
  • 09-10
  • 推普弘文 情系苗乡
  • 推普弘文 情系苗乡
  • 推普弘文助苗乡 乡村振兴谱华章”实践团赴彭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09-1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