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西南研究
01
活动概况
对于民族团结这个话题,习近平主席这样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可见民族团结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为研究、学习及宣传各族文化,推进民族团结,实践团队选择在中国西南多民族聚集地展开社会实践。以实地考察的形式感受当地多民族独特的人文,并基于此宣传各族文化,以推进各民族团结。中国西南多民族聚集区主要指的是云南省,这里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包括彝族、白族、傣族、苗族、回族、藏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独龙族、基诺族、蒙古族等。这些民族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形成了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此外,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但以云南省的民族多样性最为突出。
02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其中必然涉及各民族的各自的生产生活,囊括了服装、饮食、礼仪、文化内核等等方面。通过决议,我们决定以看似比较浅显但实则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服饰文化来介绍、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
一.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以其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手工艺而著称。彝族男女的传统服饰通常包括使用羊毛手工打造的衣物,以及大量的银制品和刺绣装饰。彝族服装的色彩以黑、红、黄三色为基础,逐渐形成了以黑、红、黄、白、青为主的色调。彝族服饰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羊毛、毛毡、羊皮、麻、火草、绸缎等,整个制作过程都由手工完成,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手工技艺和文化传统。其服饰上的纹饰和颜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火镰纹、羊角纹、鸡冠纹等,反映了彝族人民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古老民族,以其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梯田农耕生活方式而闻名。哈尼族的服饰文化同样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哈尼族认为黑色是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其服装多以黑色为主,辅以靛青色、灰色、蓝色和白色,并以红、黄、蓝、绿、白、紫色的棉线或丝线绣花作点缀。服饰上的图腾和花纹不仅是装饰,还蕴含着哈尼族的历史和文化,如祖先迁徙时翻越的高山和跨越的江河等自然景观,以及做人的道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以白色为主,象征纯洁和尊贵,男子常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镶有花边的黑领褂,女子则爱穿白衬衣搭配色彩鲜艳的领褂。白族妇女的头饰非常讲究,尤其是少女的头饰,常用花头巾、白缨穗、银簪等,不同地区的头饰有不同的特点。其服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如头饰上的“风花雪月”设计,代表了大理的自然景观和美好寓意
四.苗族
苗族服饰最明显的特点便是银饰的广泛使用:苗族服饰中常见大量的银饰,如银冠、银花、银角等,苗族人民相信银饰能够保护佩戴者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同时也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银饰上的图案,如蝴蝶、凤凰、龙等,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寄托着苗族的信仰和愿望。此外,苗族服饰常用红、黑、白、黄、蓝等对比鲜明的颜色,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感。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多采用苗绣和蜡染技术制作,图案内容广泛,包括动植物、神话故事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承载着苗族的历史和文化。
03
总结
不得不提的是,虽说我们笼统地概括了四族的服装特点,但其实民族服饰也会因分布比较广泛这样的地域因素而在款式、图案和装饰上有一些差别,这也算是部分遗憾,若将来还有此实践的机会,我们会仔细描述各族在不同地域的服饰差距。另外,在汉服文化得到重视走红的今天,我们也应该重视起这些同样是中华文化的耀眼瑰宝的民族服饰!最后,我们在了解途中也愈发明白起来,各族虽然看起来语言、服装、饮食方式皆不尽相同,但其内涵却都有三分神似,譬如对美好生活向往之类的。这也是一个出生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人民普通的愿望,而这份愿望是无论南北,无论民族,无论古今的,因为我们本就血浓于水。倘若未来有些人意图否定我们的民族团结,那便需要你我振臂高呼:
“中国人民大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作者:不那落影 来源:HDU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