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行动:非遗传承、主题筑梦、传统焕新,共绘知识彩虹
为丰富吉吉村及周边村落儿童的暑假生活,帮助其开阔视野,村委会开展了儿童夏令营活动,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绿博甄选资源服务队成员积极参与,担任教师、助管等职位,开展了为期14天的短期支教活动,课程涵盖课外活动、主题教育、非遗传承等多方面。
传统课程:固本培元,支教力量助力传统学问焕发新生
7月14日,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首次会面,随后正式课程拉开帷幕。在数学课上,成员或以抛硬币为例,或以开奶茶店为引,引导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陆梦阳则通过电影片段、历史事件等,帮助其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而在语文课上,王心怡向小朋友们讲述《背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背后的故事,带领小朋友们走进朱自清与鲁迅的人生,聂恋书则以《上春山》为例,赏析其歌词中蕴含的古典诗词与典故。
主题教育:深耕细作,支教活动播种知识与梦想的种子
充分结合团队成员专业学习,夏令营还开展了昆虫认识、人体结构认识等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课程。来自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周道以“身边的昆虫”为题,通过乐趣横生的课堂游戏,带领学生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来自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的于钦沛与小朋友们共同探索人体结构的奥秘,在排列人体器官环节,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复原各个器官对应的位置。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易卓祈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小苏打、白醋等进行科学小实验,通过亲手操作,亲身观察,为小朋友种下梦的种子。此外,团队特邀绿色协会开展以“二十四节气”为题的线上课程,以音乐与视频帮助小朋友们了解二十四节气,学会二十四节气。
非遗课程:点亮文化之光,支教课堂焕发新活力
一桶水、一把扇、几滴大漆,扇入水内,色彩随机附着于扇面,拎出水面,一把独一无二的漂漆扇就诞生了。小朋友们亲手实践,以漆为笔,以扇做纸,感受穿越时光的扇艺之美。如果说漂漆扇是天人合一的绘画,那么扎染就是没有针线的刺绣,不经编织的彩锦,李诗诗带领着小朋友们亲自动手,浸泡、取出、捆扎、染色、晒干,于实践中感悟非遗之美。陆梦阳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将象棋复杂的棋局变得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战法指导,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象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儿童营,我不仅认识了许多好朋友,学会了漂漆扇、中国结的制作方法,更解除了许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正如来自儿童营的王歆凯所说,无论是主题教育、非遗课程还是传统课程,小朋友们都认真思考,敢于表达,踊跃参与课堂问答,于欢声笑语中拓视野,长才干,定目标。

对于实践团队,此次儿童营的支教活动同样受益匪浅,队长江庆感叹:“这次儿童营不仅是我们向他们传授知识,他们也同样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光,有的小朋友热爱天文学,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而有的小朋友则是以马云为榜样,希望能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