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争做新时代好青年,将“绝知此事要躬行”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2024年7月26日,山东农业大学“璞乡致远”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即墨区大欧戈庄村,深入了解“中国京笼第一村”的历史沿革与当地的发展现状。
揭开百年“鸟笼村”的神秘面纱。“璞乡致远”乡村振兴实践团在当地村委的带领下,到大欧乡村记忆馆进行参观,以实地感受其鸟笼制作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调研与对村内负责人的访谈,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大欧村的鸟笼文化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同时该村也是全国最大的鸟笼加工专业村。
探究借“网”发力走向世界的步伐。通过实际走访,成员们发现“合作社+农户+电商”抱团模式成为了大欧村近几年的发展新思路。全村458户村民中有80余户从事电商工作,将鸟笼由线下批发拓展到线上零售,产品已远销十多个国家,每年的鸟笼产量能达到60多万件,年销售额达4000余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当地负责人自豪地表示,北方的十个鸟笼当中有九个是咱大欧的。
品味非遗技术在鸟笼上的“妙手生花”。通过切实体验及对非遗继承人的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一件古法技艺精心雕制的鸟笼,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100多道工序,且其最核心的技艺是框圈的“加料蒸煮撤浆”。成员们也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向村委提出了建设集生产、电商销售和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鸟笼产业园的发展方案,完善延长鸟笼产品产业链。组织吸纳村内年轻人传承创新非遗技艺并逐渐扩展销售市场,打造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的鸟笼发展方向,打响“中国京笼第一村”的金字招牌。
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下来,“璞乡致远”乡村振兴实践团深觉受益匪浅,一门传承500余年的技艺竟隐藏在这个略显偏远的村落之中。成员们了解到了当地鸟笼产业发展的现状,希望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再次助力该产业的发展,让中国非遗走向更远的地方。经历了这次活动,他们更懂得了社会课堂对当代青年的教育意义,更坚定地要矢志强农兴农,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