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西学子赴凭祥,深入调研方言与普通话的使用现状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随着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边疆地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更好地了解西南边疆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特别是地方语言的传承现状和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效果,广西师范大学的“边疆行知实践队”于今年暑期赴广西凭祥市进行社会调研,希望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当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共生共存共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通讯员 邱美清 陈思思)
   
在调研开始前,实践队成员们进行了充分的资料收集和方案设计。他们不仅查阅了大量关于凭祥市方言和普通话使用的文献资料,还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了解了当地居民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态度。同时,他们还与凭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大力支持。在筹备过程中,实践队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包括访谈对象的选择、问卷设计的优化以及调研路线的规划等。       
   2024年7月18日至20日,实践队成员们带着满腔的热情,深入凭祥市的几个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队员们先继走访了柳班村、前进村等地,与当地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当地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获得了大量口述材料。    
   在柳班村,实践队队员们采访了一位壮族村民,向他访问普通话推广后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被访村民表示,凭祥市政府多次深入村镇进行普通话推广工作,村里的孩子们在学校都使用普通话交流。他认为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有助于村民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增长更多见识。然而,他也担忧普通话的普及会对当地的壮语造成冲击,导致孩子们忘记了自己的母语方言。他呼吁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民族语言的保护。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壮语使用者,调查普通话推广的效果。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还发现,虽然普通话在凭祥市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方言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家庭内部和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中,方言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普通话。这种“双语现象”不仅丰富了当地的语言生态,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随后,在前进村被采访的村民们也反映,当地的双语现象确实十分明显,年轻一辈之间的交流更多是使用普通话,而老人则更多是使用方言交流,并且这种现象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愈演愈烈。村民们也表达对方言与普通话长期共生共存的希冀。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前进村村民交谈,了解双语现象的发展现状。
   实践队的调研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果,并根据调研实况撰写了调研报告,对当地的语言发展尤其是方言的传承保护和普通话的推广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活动成果还获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和支持。凭祥市政府表示将认真研究实践队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加大普通话推广力度,同时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当地居民也纷纷表示支持实践队的调研活动,认为这对促进当地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队与连金村社区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面对活动的热烈反响,实践队成员们也表示将继续关注凭祥市的语言使用情况,为当地的语言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边疆地区的语言使用现状,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和人生历练。他们表示将珍惜这段经历,努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实际行动。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邱美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