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走进陕北“双水村”,东拉河上话变迁

发布时间:2024-09-02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去到陕北,走进绥德,单纯只有一个原因——去看看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中的“双水村”。
  下了火车,在去“双水村”的大巴上,沿着国道一路前行,隔河遥望,一排排石头窑洞院落若隐若现,这就是“双水村”郭家沟。这是个有着土窑土炕土围墙的原生态村落,小溪潺潺环绕村庄流淌、小路弯弯曲曲串联起一孔孔窑洞、黄土塬苍茫浑厚、古窑洞冬暖夏凉……动静相宜,美得朴素淡然。
  苍劲与豪迈,似乎是北方黄土高原地区的专有名词。穿过小石桥进入村中,顿感古香古色、原汁原味、朴实朴素、简约简单的浓厚气息弥漫开来。映入眼帘的是蜿蜒延伸的一条条户间小路,氤氲着浓厚的陕北农耕文化和黄土文化气息。行走其间,依然可以想象人们在这里的生活轨迹,仍可以找寻到一段段黄土儿女原始的生活景象。
循着小路前行,土黄色斑驳的墙、平仄突兀的土路、生机勃勃的小草,将自然与人文融合,绘就一幅精致而壮丽、浑朴而静寂的山村画卷。漫步其中,轻轻摩挲视线里的一砖一瓦,会触及灵魂深处的柔软和幽古的恬静。在这里,村民朴实勤劳,生活惬意而快活,处处可见陕北农耕文明的足迹。
   整个村子游客很少,村民也不多,逛起来很是安静,想象着孙少安和田润叶曾在双水村小河边的柳树下述说衷肠,孙玉厚曾在这个窑里发愁,孙玉亭曾在这座桥上吹牛,孙少平曾在这个村中教书,孙少安曾在这个广场挨批斗…黄土高坡上的这一个个人物形象,在亲自走过这个村子的各个角落后显得更加立体和生动。
  双水村大桥,是青年人走出村庄,到山外面告别故土的地方,大桥意味着从这里走向外面平凡的世界。郭家沟的整个环境都是文化过的,窑洞、村委会、学校、小河、山路,这是路遥小说创造的一个普通平凡的世界。旅游文化其实也是这样,游客欣赏这些陕北景观的时候就会有联想,然后感受路遥那小说里的意境和文化的内涵,赋予了他们更多的人文精神,也为郭家沟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让郭家沟成为网红“双水村”。人们从各地来到郭家沟,在剧中多次出现的三孔石桥上徜徉,与“双水村大队”的牌子来个合影,找寻孙少安和田润叶在小河边谈情说爱的柳树,去孙玉厚家、田福堂家、王彩娥家串门……
  陕西省绥德县满堂川乡郭家沟村从一个落后贫穷的陕北小村庄,到依靠它独到的村落布局,有特色的窑洞群,有引人回味的陕北黄土高原风情的独特魅力,成为《保卫延安》《西安事变》《长征大会师》等电影电视剧取景拍摄地、网红打卡地、郭家沟写生基地、文化旅游圣地。可是它的发展也存在隐忧。郭家沟的交通一般,没有绥德火车站与汽车站的直达车,给散客带来不便。窑洞群落规模较小,一些旧式窑洞没有得到较好保护,村民自行改造破坏了窑洞格局。村落整体布局缺乏协调性,没有形成景观带。旅游产业的完善与延伸也待加强,没有针对儿童的项目,影响了亲子游开展。游客在郭家沟参观,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了景点,延长游客游玩的时间也是一个待考虑的问题。但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双水村也一定会朝着文化旅游圣地,陕北黄土高原风情体验圣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到处都可能有不为人知的“不平凡”,而人类之余世界,本身就应是一个“生如蚁,坚如神”的存在——在我们的黄土地上,永远不缺这样的人。
 
 
 
作者:郑州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三下乡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毕节学子三下乡:师生同台宣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