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工作者在民航事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幕后默默工作,以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为飞行任务提供坚实保障,守护着每一次飞行的安全,他们是民航安全不可或缺的守护者。为了深入了解机务工作人员真实的工作情况,将自身所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五名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机务工程专业学生:杨瑞涛、解景淇、陈育贤、魏金铎和赵航组成了名为“机务实践团”的社会实践团队在暑假期间进入国内著名的飞机维修公司参观学习,了解飞机维护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体验机务工作者的生活。
实践团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走进飞机维修车间参观学习。初进车间,映入眼帘的便是由巨大的飞机机身、复杂的维修设备和忙碌的工作人员构成的壮观场景,让人深感震撼。实践期间,在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深入飞机内部,遍历各个维修车间体验学习,队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提出问题,与老师深入交流。通过亲眼目睹飞机的内部结构和部件维修过程,队员们对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为期两周的实习期间,队员们有幸参与到飞机维修与检测的相关训练和操作。在飞机起落架机轮与刹车的维修过程中,团队深入学习了飞机刹车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维护检修的操作,并在老师的带领和工卡的指示下参与了轮胎更换过程。在后续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还特别学习了紧固件的保险方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紧固件用一根保险丝连接,利用它们之间的相互牵制作用,有效地阻止了紧固件的松动。这一技巧对于确保飞机各部件牢固连接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实践团还参与了很多维修过程,从中不断锻炼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让队员们对机务工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丰富队员们的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实践期间安排了多场机务专家讲座交流活动以及科技体验活动,为实践团带来了机务维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科技人员将网络与机务维修相融合创造了“互联网+机修”的最新成果,诸如利用AR技术实现了飞机部件结构的拆分展示、利用仿真软件训练和考核机务人员的维修技能以及利用模拟飞行仪器模拟飞机飞行预测可能的安全事故等。这些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机务维修的效率和质量,更保障了飞行的安全,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为维修工作带来的巨大变革,也深刻认识到机务肩负着保障飞行安全的重任。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机务专业有了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真正认识到机务工作的责任重大,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它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责任。在与行业专家和工程师交流中,让我对航空事业发展有了更清晰认识,也坚定了投身这一领域和为我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蓝天梦想而拼搏。
——魏金铎
作为一名机务工程学生,由于工作的需要,未来我们难免会和飞机部件打交道,因此在我看来对于我们而言实践和课本知识一样重要。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航空维修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这份责任感,为航空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景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