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农学子三下乡:践行青春,微行致远

发布时间:2024-09-01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10日,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微行致远”实践团赴无为市开展为期三天的以“‘新’农人逐梦基层,‘新’科技扎根泥土,‘新’景象绽放芳华”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聚焦无为糯稻产业,调研产业现状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糯稻品种需求、糯米制品生产加工及糯稻产业发展现状,实践团成员将聚焦无为糯稻产业,深入相关企业和种植大户,采用问卷普查、农户走访等方式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致使实践团成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实践促进农大学子厚植爱农兴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强国先强农,农大做先锋”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成员在无为市农村农业局的协助下,前往无为市具有代表性的糯稻三产融合相关的企业和种植合作社进行调研。实践团成员首先参观了无为市有为米业有限公司,并与负责人就无为市糯稻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交流与讨论。然后,实践团成员走访了万祠农机专业合作社,了解到合作社从之前的自供自足已经达到糯稻加工能力超过生产量的水平,并且实现全面机械化服务。随后在安徽稼园香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和平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稼园香”糯稻加工产业的生产线、烘干、成品库等生产基地。企业负责人对成员提出的糯稻产业问题进行了解答。在濡江米业相关负责人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糯稻初加工所包含的全套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并在糯稻七次筛选去杂的工艺中感受品质的变化;负责人还向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不同糯稻的最终用途,即通过销往食品厂和贸易商实现加工产业的创收。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稼园香糯稻产业成品库。通讯员 孙雨乐 供图

调研过程中,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深入交流,实践团队了解到无为市糯稻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不仅糯稻种植面积超过70%,而且更加注重糯稻的质量与产量,在未来无为将筛选2-3个优质糯稻品种,重点打造“无为糯米”特色品牌,提升无为糯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与座谈会。通讯员 孙雨乐 供图

在召开的座谈会上,无为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春提出几点要求与期望:一是希望农大学子可以多在无为开展形式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调研活动,增进双方了解,促进实践学习;二是表示无为市相关部门将提供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让实践团成员学的安心、住的舒心,解决实践团的后顾之忧;三是希望农大学子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能有所收获,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争做新时代“自找苦吃”的新农人。

田间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糯稻种植现状

       为了解当地糯稻种植现状与田间开展的糯稻相关的试验,实践团成员跟随指导老师(无为市水稻高产优质产业科技特派团成员)来到无为市“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基地”示范田进行田间实地考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田间考察。通讯员 孙雨乐 供图

在田间实地学习过程中,无为市农技推广中心站长就正在进行的无为市糯稻22个品种筛选试验向实践团成员进行了介绍——筛选出2-3个质量与产量双达标的糯稻品种,在产量的保证的情况下,投入到黄酒等深加工的糯稻产业中去,增强糯稻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无为糯稻产业振兴。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试验田正在进行通过对于水溶肥控制施用来测试优质糯稻品种的增产效果的试验,预计单产增收将达到一百公斤,单产可达八百公斤。通过对于“精确农业”的合理把控,可以实现无为糯稻种植领域的收益扩大,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从而进一步打破糯稻营销贸易壁垒,推动糯稻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发展,助力无为糯米的品牌打造。

参观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解无为红色革命精神,促使实践团成员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成员前往了位于无为市红庙镇的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了解新四军第七师做出的巨大贡献和特有的精神品质,感受第七师的“铁军精神”和“廉政丰碑”

纪念馆共八个展厅,实践团成员分别从新四军第七师的在抗日战争、敌后根据地建设、廉政理想信念等方面了解了新四军第七师的光辉历程,进一步传承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和革命情操,筑牢理想信念之际。实践团成员在党旗前进行了庄严的入党誓词宣誓,并参观了将军路以及新四军第七师旧址。在铿锵有力的誓词宣誓中,感受新四军第七师的坚定信念,在一位位先烈的事迹中感受新四军第七师的战斗精神,在新四军简陋却整洁的旧址中体悟新四军第七师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

此次“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企业,走进田间,重温红色记忆,切实感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深入学习贯彻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而且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展现新时代农大学子“自找苦吃”的精神面貌,切身理解“‘新’农人逐梦基层,‘新’科技扎根泥土,‘新’景象绽放芳华”的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发扬“三牛精神”,培养农大学子对“三农”事业的一颗热忱之心,建设美好乡村。同时,实践团队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激发更多的农大学子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通讯员 陈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示范田基地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雨乐 供图

 

作者:陈润,邱盛华,孙雨乐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毕节学子三下乡:师生同台宣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毕节学子暑假三下乡:用爱温暖困难群众,用心传递美好希望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