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探访渣滓洞见证红色记忆 在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的一隅,静静地矗立着一处承载着历史重量的特殊地标——渣滓洞。如果不是小说《红岩》,我们可能并不太了解这个犹如绞肉机般的监狱和发生在这里的红色记忆。这里,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关押、迫害革命志士的黑暗监狱。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得了解这一段历史,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于七月二十日探访了重庆渣滓洞旧址,并采访了多位参观者,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历史的温度。
渣滓洞,一个名字就足以让人联想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沿着引航路线参观这座曾经的监狱,渣滓洞内部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男牢16间和女牢2间,外院则设有特务办公室和刑讯室。牢房内部条件恶劣,墙壁上挂有被关押者的照片和相关文物,如信件和生前所用之物。刑讯室内陈列着各种刑具,如老虎凳、电椅等,展示了当时国民党特务对革命志士的残酷迫害。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昏暗的牢房、冰冷的镣铐、简陋的生活设施,无一不让人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在极端恶劣条件下,依然坚守信仰的勇气与毅力。

图为渣滓洞审讯室实拍照片。游涛 供图
在采访中,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遇到了一位中年女士与其丈夫和儿子一同前来参观。女士表示:“因为我们是带着小朋友过来,也想让他感受一下革命英雄的气节,进行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去充分了解我们革命先辈为了民族团结作出的努力和奉献,去体会这种爱国精神。”可见渣滓洞在丰富和引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图为采访女生的合照。游涛 供图
另一位年轻女性游客,是一名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她对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说:“以前只是在书本上读到关于渣滓洞的描述,今天实地参观,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革命先烈们的坚韧不拔和对理想的追求,让我深受触动。这让我觉得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以前革命先烈为我们奋斗,用生命鲜血换来的美好的今天而奋发的好好学习。”

图为采访大学生的场景。游涛 供图
渣滓洞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红色学校”。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是一次历史的见证者,每一次脚步都踏在了红色记忆的脉络上。通过参观,人们不仅能够缅怀革命先烈,更能在心灵深处种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种子,这是红色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随后,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对渣滓洞旧址的小卖部和本地人进行了设施及渣滓洞热度等方面的采访调查。重庆成为中国第一网红城市也是很多网络博主的打卡点,包括重庆的火锅也是世界有名,这吸引来了很多游客。除此之外,渣滓洞也在大力宣传,“比如说重庆的话就会贴上渣滓洞的宣传,然后还有就是现在比较火热的app,比如在博客上大力宣传”。还有一部分游客对这份红色历史感兴趣,前来重庆只为一睹这座监狱。他们多是被广为传颂的江姐和名族英雄小萝卜头的故事打动。
最后,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对此次对于渣滓洞旧址的参观经历与内容进行了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渣滓洞的红色教育功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更激励着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勇担时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通讯员 游涛)

图为实践团在渣滓洞旧址的合照。游涛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