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的十九大号召,追寻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脚步,引领青年学子聚焦社会热点问题。7月下旬,苏州城市学院“科技农韵”团队兵分三路,分别前往河南、安徽、苏州等地的科技农业示范园进行实地调研。
蘸科技“稳农”之墨,勾勒“禾下乘凉”的线条。
河南周口绿富食用菌技术培训基地,深耕于食用菌种植领域。基地采用智慧菌业系统,将科技赋能菌包生产和出菇管理等,种植了羊肚菌、榆黄蘑、茶树菌等多种食用菌。技术人员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对传统菌类进行改良,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以点见面,紧扣粮食“安全线”,筑牢“大国粮仓”是科技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仓廪实,天下安。面朝黄土背朝天赋予了连绵的土地坚韧的品格,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新的生机,从旧貌到新颜,时间穿梭,带走的是繁华,带不走的智慧成了永恒。
安徽六安紫荆花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空中草莓园,集观光、农旅、研学、科普、采摘为一体,结合欧洲、韩国悬挂式种植,引进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5G+互联网高科技运用,用一部手机实现远程操控,大大减轻了传统农民的劳动压力,“新农人”应运而生,“兴农人”迫在眉睫。
青山抱城郭,绿水绕人家。青砖黛瓦上的炊烟,轻盈地飘向运处的田野,渔舟晚唱,农民当归。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亿万农民的期待向往,也是我们以科技“惠农”奋斗目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广袤的中国必定会处处是“秋收满仓尽黄金”的好“丰”景。
苏州美莓源农业科技产业园,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令人惊叹。智能温室、精准灌溉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自动化设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使得农作物得以在最佳环境中生长。立体种植技术和无土栽培技术,运用可控制的立体升降装置,采用配置过的土壤进行栽培,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作物质量。以“工匠精神”打造农业精细化管理,以“时代精神”描摹农业科技化发展,将是农业这份问卷最贴切的答案。
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数字化发展,承载着农耕文化的希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无数流出的源头活水汇入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汇聚成中国农业科技化的汪洋大海。
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政策给力,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是田管扎实。“农”墨重彩焕新韵,“慧”农科技助振新,苏州城市学院“科技农韵”团队表示,数字化、智能化是农业转型的重要手段,惠农政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无人机技术,精准施肥;智能室温,调控环境;大数据分析,预测产量。科技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农业的面貌,引领我们迈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