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卢沟桥石狮子 观察团成员 曹紫颜 摄
卢沟桥是迄今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11孔联拱石桥,始建于金章宗大定廿九年(公元1189年),建成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长266.5米,宽7.5米,桥上大小石狮共计501只,雕刻精美,形态各异。十三世纪的总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卢沟桥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卢沟桥构造科学缜密、别具匠心,"铁柱穿石"成为中国古代建桥技术的创举,历经八百多年,仍巍然屹立。卢沟石狮惟妙惟肖、华表碑刻壮观苍劲,"卢沟晓月”闻名遐尔,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7月7日.爆发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卢沟桥成为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之桥!
勿忘“山河破碎风飘絮”的苦难记忆,从“干磨万去还坚劲”的信念钟声听“觉醒强音”,冶炼出石榴籽般的“团结心性”。回眸过往。总是忍不住泪流,感受同胞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艰辛日子,听“愿拼热血卫吾华”的铿锵呐喊、肺腑之言,看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战火纷飞,多少屈辱、多少苦难、多少坎坷,我们片刻不忘、也不敢忘。日本对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战争,种种罪行罄竹难书,不仅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不可俞合的伤痛,也为世人所不齿。走过风雨来路,从“悬崖之上”到“康庄大道”、从一穷二白到国泰民安,事实证明,从绝境里突围的民族、从苦难里崛起的国家、从考验中成长的政党、从风雨中走过的人民。始终有着打不垮的信念和坚定,因此广大青年当勿忘“山河破碎风飘絮”的苦难记忆要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信念钟声听“觉醒强音”,冶炼出石榴籽般的“团结心性”,从而在迈步新征程道路上,我们才会更加团结、更加昂扬。
图为 乾隆帝亲笔题写的“卢沟晓月”碑. 团队观察员 曹紫颜 摄
古时候,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明月倒映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所以“卢沟晓月”从金章宗年间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1698年重修时,康熙帝下令在桥西头立碑,记述重修卢沟桥的事。
图为天然花岗巨大条石铺设的桥身 观察团成员 曹紫颜 摄
勿忘“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艰辛历程,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钟声听“追梦强音”。锻造出金刚石般的“坚毅品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从“母亲送儿打日寇”的大义、狼牙山五壮士”毅然跳崖的誓死不屈,到“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自强不息从“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求进求新意识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的步履不停……拥抱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自豪、自信的同时,当始终不忘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当始终担当历史使命、闯出新天地。一次次回眸、一次次望远,“那年今日”这堂课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想实现伟大梦想,除了信念、自强、团结、奋进外,别无途径。因此,广大青年当勿忘“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艰辛历程,要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钟声听“追梦强音”,要与奋斗钟声相伴,主动擂动战鼓喊响“有我”的铿锵之声,锻造出金刚石般的“坚毅品质”,从而在接棒续跑中保持奋斗姿态再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