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至8月27日,上外贤达国际交流学院的“井业爱冈”青年实践团成功入选“井冈情·中国梦”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团队,来到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深入开展“青春笔绘英雄色,红色剧述时代歌——‘红色剧本杀’与主题情景剧创编”课题研究,通过红色短剧、剧本杀、文创产品等新颖的形式,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途径,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为“井业爱冈”青年实践团集体照
自制红军餐,重温长征路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革命老区,先后参加了急行军、寻草药、编草鞋等活动,还走进当地老乡家中,亲身体验了红军餐的制作过程。在老乡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准备食材,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了红军餐的制作。在与当地村民的亲切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年军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了革命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图为实践团在老乡家中围坐体验红军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学习自制红军餐
历史回响沉浸体验
实践团匠心独运,将红色故事以情景短剧和剧本杀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一方面,实践团精心拍摄了《青春·共赴》的红色情景短剧。剧中主人公蓝有德(徐梓赫饰)和王建钊(诸俊豪饰)是两个在国家危难之际相继挺身而出的农村青年。红色短剧塑造了革命先辈的光辉形象,带领观众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戏剧形式展现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另一方面,实践团还创新推出红色剧本杀项目,巧妙融合历史真实与现代游戏元素,为玩家打造沉浸式革命体验。在游戏中,紧张刺激的剧情引人入胜。年轻人可以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深刻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情景剧与红色剧本杀的双重奏响,不仅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更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开辟了新阵地。
图为实践团红色情景剧拍摄过程中的剧照
图为实践团在研讨和修改创造剧本内容
红色文创既“燃”且“潮”
实践团成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时尚元素,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反转胶片钥匙扣、拼图、帆布包以及红色翻页灯等个种类,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加入了创意设计的巧思。这些文化创意产品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红色文化在时尚潮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实践团还尝试利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推出了系列数字藏品,尝试通过高清图像、3D建模等数字艺术手段,将革命遗址、文物、英雄形象等珍贵资源以新型形式呈现给公众,不仅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活力和创新动能。
图为实践团设计的文创产品实物照片
图为实践团设计的文创产品实物照片
实地走访调研赋能乡村振兴
为了深入调研红色剧本杀与红色情景剧的创作规律与市场现状,实践团成员前往井冈山大会堂,邀请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真人情景剧剧组的资深人士作为访谈对象。访谈中,剧组的编剧与导演详细阐述了在角色框架制定时如何深入挖掘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每一个角色都能鲜活立体。同时,他们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红色戏剧在资金筹措、场景搭建、演员培训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都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还原历史场景、确保服装道具的精准度以及提升演员的历史素养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他们还提醒实践团成员,在剧本创作与演绎过程中,必须保持对红色文化的敬畏之心,避免对历史事件进行轻浮或歪曲的处理。
图为实践团前往井冈山大会堂
图为同学们与井冈山大会堂演职人员合影
上外贤达“井业爱冈”青年实践团的井冈山红色之旅圆满结束。团队通过红色情景剧、红色剧本杀、文创产品、数字藏品等方式,用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未来,团队将不忘初心,持续创新,让更多人关注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