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烙画之炽,点燃非遗之火

发布时间:2024-08-2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宝葫芦”实践团队:
以烙画之炽,点燃非遗之火
撰稿人:彭兆荣
         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烙画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和独特价值,2024年7月5日下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宝葫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赵金发烙画工作室,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赵金发老师向我们介绍了烙画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用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它不仅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更需要对温度、力度和时间的精准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活动过程中,赵老师还现场演示了烙画的创作过程,其专注的神情和娴熟的手法令人印象深刻。团队成员也有幸亲身体验了烙画工艺,赵金发老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烙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
         赵金发老师还是一名党龄近五十年的老党员,积极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烙画创作中。其作品中不乏对革命英雄人物的刻画,还为成员们介绍了《红军阿哥何时归》这一作品,作品以江西兴国县红军遗孀池煜华老人为原型,展示了红军遗孀池煜华终身未嫁,苦苦守望了参军丈夫七十二年的感人故事。赵老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烙画技法,生动展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力量。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烙画艺术也面临着传承困境。赵金发老师坦言,如今愿意投身烙画事业的年轻人数量较少,这给烙画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初心,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通过展示和教学,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希望能够将这门非遗技术传承下去。
         通过此次活动,“宝葫芦”社会实践成员不仅对烙画的制作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更深刻地领略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积极投入到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中,勇担文化传承之责。

 
作者:彭兆荣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坚持两山理论,贯彻城市生态宜居
  • 以烙画之炽,点燃非遗之火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宝葫芦”社会实践团队与2024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前往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对当地文化特色与非遗传承进行深度
  • 08-2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