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实践团于泰州市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门前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7月9日到7月30日,晓星杏仁实践团走进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和常熟市虞山街道星海社区暑期暑托班,以沈毅烈士为主题人物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拓展红色基因传承路径,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多媒体宣讲。
图2为实践团成员于常熟市虞山街道星海社区暑期暑托班开展红色宣讲
(一)纪念馆实地走访:挖掘红色故事
图3为沈毅烈士半身铜像
实践团来到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首先走进瞻仰厅,大厅正中央摆放的是沈毅烈士的铜像,而铜像两侧展柜内所展现的是沈毅烈士生前穿戴的长衫和礼帽,以及他曾使用过的一只藤包,这只藤包材质普通,款式平平,但它却是一件珍贵的国家三级文物。成员们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深入了解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充分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接着成员们向右步入星火厅,里面陈列的是沈毅烈士的生平事迹展板,分为播火、醒农和斗争三部分,展现了沈毅烈士在扬泰地区所创造的六个第一,以及他领导的“七二”围城斗争和震撼大江南北的“五一”农民暴动。最后成员们来到了沈毅烈士生前故居,室内保存着当时沈毅所使用过的锄具及桌椅。在这里,实践团近距离感受到革命文物的气息,同时完成了记录与拍摄,对沈毅烈士的故事有了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并再次为烈士事迹所体现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所深深折服。
图4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听取纪念馆讲解员讲解
图5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内革命文物
(二)专业人士解答:访谈讲解员
在走访纪念馆的过程中,实践团的王耀天同学对讲解员陈雯女士进行了一次访谈。
Q: 实践团注意到在沈毅烈士铜像旁有一个藤包,您能为队员们讲解下这个藤包背后的故事吗?
图6为实践团成员访谈纪念馆讲解员陈雯女士关于藤包的故事
A: 1925年初,经受过大革命浪潮洗礼的沈毅,只身回到泰兴黄桥。他手拎着这只藤包,以信仰基督教为掩护,常常在这个藤包的上层放置两本耶稣圣经,下面放置的是他亲手抄写的革命书籍和传单,经常走街串巷,宣传革命思想。同时,他还装扮成了一位叫卖笔墨的生意人,经常拎着这只藤包下乡推销笔墨,结识了一批在思想上追求进步的青年塾师,并通过他们向广大工农来传播进步思想,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扬泰地区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就是这个藤包起到了通行证的作用,起到了联系群众桥梁的作用。这只藤包也是沈毅烈士开展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见证。
Q: 泰兴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一座丰碑,涌现出大批以沈毅为代表的革命烈士,而泰兴独立支部的建立意义非凡,您能为队员们介绍一下泰兴独立支部的特殊意义吗?
图6为实践团成员访谈纪念馆讲解员陈雯女士关于泰兴独立支部建立意义
A: 泰兴独立支部的建立,使泰兴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统治的斗争中从此有了坚定的领导核心。“要找共产党”这个刁家网的民谣,在如泰、如皋、泰兴、泰县的贫苦农民和新兴的知识青年中广为流传,为他们寻找光明和投身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红色基因传承路径拓展:开展红色宣讲
为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实践团中的陆梓琰同学前往常熟市虞山街道星海社区暑期暑托班进行红色多媒体宣讲。
本次红色宣讲的主题为“晓星传承,英雄沈毅”,陆梓琰同学以PPT展示的形式带领孩子们一同“走进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深情并茂地讲述了革命先烈沈毅同志不惧强敌,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在场的同学们仿佛跨越了时空的局限,与伟人并肩同行,感受那份坚定信仰与高尚追求。
在了解沈毅烈士的事迹后,陆梓琰同学与在场的小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红色问答,并一起观看了红色影片,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中学习感悟红色精神,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更让红色基因在青年一代中得以延续和发扬。
图7为实践团成员开展红色宣讲并进行知识问答
图8为实践团成员与暑托班小朋友共同参与红色观影活动
(四)总结
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江山。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对红色故事的挖掘、红色资源的利用、红色文化的宣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一步弘扬沈毅烈士的革命精神,使得更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守好红色江山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