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声声入耳,粤韵风华” --广东省粤剧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

发布时间:2024-08-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粤剧,作为广东省珍贵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其表演作品不仅融合了粤语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民众思想,更是广东地区丰富多彩历史与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一出粤剧都是对广东人民文化传统的深情演绎,体现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广东等地区人民文化和艺术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然而,粤剧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创新能力的不足等。在此背景下,本项目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深入了解粤剧文化发展困境,并结合“互联网+非遗”的创新方式,力求为粤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近年来,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一系列旨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相继出台,彰显了国家对文化传承的战略眼光。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该《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此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通知》等具体方针,进一步强调了戏曲,特别是像粤剧这样的地方戏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此,我们前往了广东省粤剧之乡--万丰村、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以及佛山祖庙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切身感受、体会粤剧之美的同时,我们通过观察景区对于粤剧的宣传、介绍方式与程度、游客对于粤剧及粤剧宣传的关注程度,并据此大致了解粤剧在广东整体的发展传承现状。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展开调研后,我们发现,粤剧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传承人才的短缺限制了粤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下降导致粤剧演出的观众基础日渐薄弱;创新能力的不足也使得粤剧在当代文化多元发展的浪潮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团队创新结合“互联网+非遗”的新兴宣传方式,计划探索出一条适合粤剧文化的互联网宣传新路径。团队以粤剧为锚点,预期通过团队成员流量优势在多个平台进行视频投放,切实实践“互联网+非遗”的创新宣传模式,为中国非遗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团队更加了解我们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充分感受到了粤剧文化的魅力,不由得让我们心生敬畏。在此过程中,我们聚焦互联网技术赋能粤剧文化,创新粤剧传播方式,让更多人领略到粤剧的魅力。我们团队会继续坚持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希望粤剧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陈浩天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