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红椿镇中药材产业调研纪实
为了深入了解并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8月15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赴安康开展中药材调研采样队的青年学子组成的调研团队,对紫阳县红椿镇如日初升的中药材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访谈政府人员、企业代表、普通农户及中药材种植户,绘制了一幅生动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蓝图。
调研首站,调研团队抵达红椿镇政府,与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近年来,紫阳县政府积极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一系列中药材产业扶持政策,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红椿镇政府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中药材产业初具规模。据农综站工作人员介绍,红椿镇地势山峦起伏,海拔落差大,地理环境适宜部分中药材生长,对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具有天然优势。同时,政府人员也指出,红椿镇当前以茶业为主要发展对象,茶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规模成熟,而中药材产业起步相较为晚,产业链尚不完备,为实现由茶业向茶和中药材产业领头并进的发展局面仍然需要企业,政府等多方努力。
随后,调研团队走进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企业负责人马永斌表示,红椿镇本地种植户较少,企业所收药材大多是野生的,且公司产业链较短,只能对中药材进行粗加工便进行售出。且因售出渠道较少,企业内出现了货物挤压的现象。
在田间地头,调研团队与多位农户进行了亲切交谈。他们了解到,中药材种植目前没有被大多数种植户当作主要产业。许多农户依然以茶叶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并且对种植中药材提出了包括成本控制、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疑问。普通农户康宗云先生认为:“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如果种植中药材赚的更多,自然会去种的。”种植户们大多认为,种植中药材的前期成本太高,而销售渠道未必稳定,不如当地已十分成熟的茶业。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调研团队一路走访,入户访问,探求中药材种植户的难题与经验。据调研团队了解,在镇中广场附近,居住着一位姓余的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在交谈中发现,余先生种植中药材已有六年有余,从自己一人摸索到如今数种中药材共计种植上百亩,这是当地种植户的具体写照。他谈到,中药材种植技术困难,管理方法多样,种植周期久,只有拥有一颗恒心与毅力,才不会半途而废。同时,由于中药材生长环境苛刻,种植户必须常常学习管理方法,虚心请教才能收获成功。可以说,他的成功离不开自己不怕失败的精神,潜心求学的态度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此外余先生也希望政府能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更切实,更稳定的保障。
经过多天的深入调研,调研团队对紫阳县红椿镇的中药材产业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虽然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为此,建议政府应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学子们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在未来的日子里,青年学子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作者:张懿恺 常炳森 石昀正 谢忻嫄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建茶乡新貌,始振兴之路
- 8月15日至22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建始县马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寻建始县马坡村茶旅融
-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