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一支满怀激情与敬仰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顶着炎炎夏日踏上了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他们的目的地是南昌——一座承载着中国革命辉煌历史的英雄城市。此行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实地探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与红色记忆展示馆,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晨光初破,成员们首先踏入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的大门。这里,早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的圣地,每日吸引着众多人潮前来缅怀先烈。团队成员首先看到的是由著名的雕塑家陈允贤1997年创作的一组人物雕塑《一代英豪》,纪念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纪念馆内,历史的长卷缓缓展开,通过详实的文字叙述、震撼人心的图片展示以及珍贵的实物史料,生动再现了八一起义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充满历史底蕴的破旧军装,上面密布的弹孔与斑驳的血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一把把看似小巧的手枪,是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见证,在人们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而那一张张泛黄的速记记录,更是将起义会议的紧张与决绝定格在了永恒。
最让团队成员们动容的,莫过于那些珍贵的旧照片。照片中的起义英雄们,尽管面容青涩,但眼神中却透露出超越年龄的坚定和信念。他们的目光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与年轻一代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更是将大家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英勇与无畏,以及在困境中坚守信仰、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成员们按照“危难中奋起、伟大的决策、打响第一枪、南征下广东、转战上井冈、群英耀中华”的顺序仔细研究和探讨了南昌起义的全过程,体悟南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成员们尤其深入钻研了当时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捐款给起义军的收条和回信,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严谨细致、有始有终的优良作风,感受到工农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和奉献。在进行研究之余,成员们还前往一旁的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整栋建筑以砖石结构为主,简洁而古朴的木窗,透露出历史的厚重感。内部镂空的设计,让光线充分洒入,照亮了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同时场馆内推出的临时展馆、5GVR演示等,也给团队成员对于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予以新的理解和感悟。
随后,团队成员们抵达位于街角一隅的红色记忆展示馆。相较于八一起义纪念馆的热闹喧嚣,这里显得格外宁静肃穆。虽然场馆规模不大,但内部布置却极为精致,每一块展板、每一段文字都凝聚着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顾与致敬。在这里,成员们首次深入了解了安源与革命之间鲜为人知的紧密联系——少先队的诞生地、工人罢工运动的发源地……成员们也首次近距离观察了土地革命初期各地武装暴动的旗帜,“锤子镰刀”的组合揭示了工农群众自始至终团结一心的道理。观摩了《人民日报》的前身、红区发行的各类纸币及各种功勋表彰。这些历史片段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成员们跳出传统的军事政治视角,从文化、经济等角度进一步探索,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在会议汇总研究后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与伟大,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他们深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重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革命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此次探访南昌红色印记的旅程虽然短暂,但它留给团队成员们的却是一生的精神财富。革命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红色基因如同血脉相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不懈奋斗。青年一代,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创造者,也将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也必将在青年一代的不懈努力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 段烨 倪熙城)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观摩《红旗日报》。胡冠杰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阅读图像史料的说明。胡冠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