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召唤,我们在路上。2024年8月20日,南昌大学“石榴花开,同心筑梦”民族团结实践队一行人在指导老师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罗亮带领下,结束了江西吉安的产业振兴与民族融合的实践之旅,沿着民族团结的生动足迹,追寻民族凝聚的力量。
产业筑基:江口村农产品电商新引擎与木折尺匠心车间共绘振兴图
在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团队成员被琳琅满目的传统农产品所吸引,竹荪的清雅、黑木耳的黝亮、莲子的圆润、笋干的醇厚,无一不透露着大自然的馈赠与畲乡人民的匠心独运。实践团队在与电商基地负责人的深入交谈中,了解到这一创新平台在用工高峰期能够吸纳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三分之一村民参与劳务活动,为乡亲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有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竹荪种植基地(供图 钟燕丹)
此外,在探访过程中,实践团队特别对56岁的雷女士进行了深入访谈。雷女士的笑容中洋溢着满足与自豪,她的话语间透露出对电商基地带来的生活变迁的深切感慨:“基地建立之前,我的生活简单而平凡,日复一日地围绕着家庭和孩子忙碌。然而,自从这个厂子落户我们乡,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我不仅成为了股东,还积极参与到了基地的经营中来,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与雷女士热切交谈(供图 童丽芳)
步入江口村木折尺标尺厂车间,一股浓郁的木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加工设备和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线。在车间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一行人从原木选材、切割成型、精细打磨到刻度绘制、质量检验,详细了解了木标尺的基本生产流程。成员们主动与女工们交流,询问她们的工作感受与经验,现场气氛温馨而热烈。
图为实践队员与车间女工进行交流(供图 高雯颖)
我们还对55岁的车间技术骨干王先生进行访谈。他特别提到,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制造业特别是传统手工艺产业的重视与扶持,车间在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的支持不仅为车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员工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稳定的就业环境。王先生的访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对车间产业的关怀。
图为实践队员与王先生进行交流(供图 兰欣)
民族织锦:传承之光与挑战并蓄——守护与开发畲族文化的双重困境
在探访的尾声,实践队一行与少数民族乡中的蔡家垅畲族自然村书记——雷书记进行交流。蔡家垅,作为一个保持纯正畲族血统的村落,现有248名居民均为畲族群众。
访谈中,雷书记特别提到了畲族文化的两大挑战:一是伴随着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雷兰话”这一独特语言的传承面临困境,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二是传统祭祖节这些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意义的节日,正逐渐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出。
图为实践队与蔡家垅书记进行交流(供图 徐爱婷)
针对这些问题,雷书记表达了对政府加大保护力度的期待。他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注入以及文化教育等措施,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畲族的语言、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激发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共同推动蔡家垅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东固畲族乡,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丰富多彩的产业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互鉴。东固乡不仅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凝聚起磅礴的民族力量,团结奋斗,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