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大学子深入喀什古城,探索文旅融合与地理风情
2024年盛夏时节,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组织“疆情共筑实践团”一行,于7月28日踏上了前往新疆喀什古城的旅程。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与深入交流,促进上海与喀什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时探索文旅融合与地理特色的结合点,为喀什的文化旅游事业贡献师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穿越千年古城,探寻手工文物之美喀什古城,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丰富民俗文化的瑰宝,成为了实践团成员们的首站。漫步在古城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他们被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深深吸引,尤其是那些传统手工陶瓷器,每一件都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展现了匠人的精湛技艺与独特巧思。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驻足欣赏,更通过与当地居民和手工艺人的交流,深入了解这些文物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深刻感受到了新疆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古城欣赏手工陶器。徐思宇供图
文旅融合展风采,共筑疆情新篇章
在喀什古城,实践团成员们深入走访了多家实体手工文物作坊和美食小摊,积极与当地居民和商贩互动,学习并传播新疆特色文旅商品的知识。他们化身“文化使者”,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介绍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商品,讲述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价值。通过实践团成员的精彩讲解,游客们对新疆的文化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和探索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古城拍摄的卖羊肉串的小伙。凯热麦·木合塔尔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艾柯代·阿布都艾尼在给游客介绍文旅商品。 徐思宇供图
探访民俗琴师,领略音乐地理的和谐共生
次日,实践团成员艾柯代·阿布都艾尼带着对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浓厚兴趣,前往香妃园探访民俗琴师。在那里,他们聆听了热瓦普、卡龙琴和手鼓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的演奏,那清脆悦耳的旋律仿佛穿越时空,让人沉醉其中。通过与民乐演奏者的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领略了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还深刻体会到了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和谐共生的关系,正是新疆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
图为实践团成员艾柯代在香妃园听乐器演奏 。 艾柯代供图
携手并进,共绘文旅新画卷
此次“疆情共筑实践团”的喀什之行,不仅是一次对新疆民俗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文旅融合与地理风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上海师范大学的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下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为喀什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未来,上师大环地学将继续加强与喀什等地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旅融合与地理特色的深度融合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师大力量。
供稿: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院-疆情共筑实践团
(通讯员:徐思宇 凯热麦·木合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