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青萌,智育乡村——安徽农业大学学子赴合肥肥东三下乡
7月16日,法护青萌实践团前往经开区陈大郢社区及管委会,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宣传活动。陈大郢社居委自成立以来便见证了显著的变革,自2006年成立居委会归龙岗镇政府管辖,经过短短一年时间,于2007年转变为肥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管辖范围。而到了2011年4月,经过上级政府的正式批准,陈大郢社居委正式成立,标志着这个社区在行政管理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社区本身也经历了从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逐步演变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程度高的新型农村。
在这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实践团的成员们充分利用上午的时间,在陈大郢社区设置了宣传站点,并针对托管儿童组织了一场生动的普法小讲堂。在讲堂上,团队成员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传授了关于校园暴力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这类问题。除此之外,成员们还与在场的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不仅进行了问卷调查,还收集了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和安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随着午后的阳光洒满大地,实践团转战经开区管委会。在当地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下,团队享受了丰盛的午餐并在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稍作休憩。之后,实践团与团委书记以及经开区司法所所长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交流。在此次座谈中,实践团成员不仅听取了关于当地相关案件的介绍,了解了经开区在法律普及和社会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而且双方就如何进一步开展普法活动交换了意见,探讨了合作的可能性与未来方向。
这次宣传活动对于法护青萌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通过与社区的直接接触和与管委会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们不仅将法律知识传递给了社区的居民,也从经开区的实际案例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历将进一步增强我们在法律领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经开区乃至更广泛的社区在法律教育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新的进展。通过这次活动,实践团加深了对基层法治建设的认识,为未来的法律普及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
7月17日,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护青萌”实践团来到了肥东县桥头集镇深入开展法治本土化实践调查。桥头集镇,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地处肥东县东南部,东与巢湖市接壤,南与长临河镇相接,西与撮镇镇相邻,北与店埠镇交界。2019年,桥头集镇有工业企业25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2个。 2022年4月27日,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上午,实践团的成员们满怀期待地来到了小葛碉堡,受到了当地社区葛主任的热情接待。葛主任饱含深情地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碉堡背后蕴含的红色文化,使得我们对这片浸透着革命历史的土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接着,实践团成员们抓住机会,与葛主任展开了一场深入的采访交流。通过主任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红色文化如何深深影响着当地的法治文化,让法治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在葛主任的引导下,团队参观了黄张村的爱国教育基地,并在汪兴主任的详细讲解下,我们不仅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对其中的文化经济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分散开来,走入村民的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进行问卷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了当地法治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和深刻的感悟。
下午,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充满现代气息的雾耕科技园,参观了农业科技展示区。在这里,我们目睹了自然风光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感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在与科技园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们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建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还对在科技园工作的安农校友们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了解了农业科技园的发展历程以及安农学子们的奋斗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展现了安农学子们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农业科技事业的决心和担当,也极大地激励了实践团成员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为法治本土化的探索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俞梦涵 范婧琳 曹莉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