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薪火传承——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古方传承,忠心继往”汉风草韵实践队采访祛腐生肌膏非遗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4-08-1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引言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历史光辉灿烂。中医骨伤科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徐州市中医院研制出的袪腐生肌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深入了解祛腐生肌膏的传承现状,汉风草韵队在这个暑假走进徐州市中医院,对徐州市中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祛腐生肌膏非遗传承人——杨六中主任进行采访。
活动过程
2024年7月28日上午9时,汉风草韵队的实践员朱宸、张轲、梁梦楠、李娜、王梓豪抵达徐州市中医院与杨六中主任碰面。随后,在杨六中主任的详细讲解下,实践员们了解到祛腐生肌膏的历史渊源和临床应用,学习了祛腐生肌膏的基本制作过程。
寻踪求源
杨主任指出,祛腐生肌膏的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末年,由徐州王陵路针灸世家衣钵传人、名老中医张宗震先生的先祖研制。近代祛腐生肌膏的历史大约能追溯至六、七代人。杨主任在徐州市中医院前辈秦主任和徐主任的影响下,传承并发展了祛腐生肌膏的制作工艺。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临床研究的推进,祛腐生肌膏的疗效逐渐得到证实,并已实现工厂化生产。
临床疗效与传承价值
“为何重视祛腐生肌膏?疗效才是硬道理,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管用’。”杨主任如此说道。实践员们了解到,祛腐生肌膏的功效旨在清热活血、解毒生肌,从而促进创口收敛和上皮愈合,其在临床应用中具无毒性、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的独特优势。相较于西医清创治疗方法,祛腐生肌膏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祛腐生肌膏正是在祛腐生肌、祛瘀生新的中医理念指导下,缓和而有效地去除坏死腐败的组织,为新组织的生长创造条件。
祛腐生肌膏的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生龟板、生地、生石膏、生炉甘石、香油、白蜡等常见的中药材,通过精心的选药、量化、加工、碾碎、熬制等环节制成。关于药材和组方,杨主任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医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天人相应、整体思维,是现代医学无法理解的。比如单看祛腐生肌膏这几味中药,显然无法治疗创面感染,反而配伍在一起之后就顺利地达到疗效了。现代研究喜欢单独研究某味药的某种成分,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中医复方的特点,忽视了炮制、复方过程中药物之间的反应。而传承与发展祛腐生肌膏需要的正是这种“联系”的观点与思维。
通过本次采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祛腐生肌膏的传承价值。杨主任强调,传承非遗不仅仅是继承手艺,更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目前,祛腐生肌膏在淮海地区已有广泛应用,未来将继续推广至更多地区,并探索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价值,目前已有研究针对祛腐生肌膏对糖尿病足的疗效。依托国家对于非遗技艺的保护与支持,祛腐生肌膏作为科研制剂、传承制剂、院内自制制剂,国家相关机构持续从医保等政策领域、科研领域对于该类中医特色疗法提供大力支持。
寄语学生
在采访的最后,当被问及如何学好中医,杨主任说:“学习中医的道路很艰难, 但必须深耕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是脱离经典的学习,到临床上必然会出现理论功底不足的问题。”
心得体会
本次实践活动也让汉风草韵实践队的队员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实践员张轲表示:“经历了本次采访过后,我们不仅深刻感受到祛腐生肌膏的古方神韵和中医非遗的传承之美,更坚定了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初心。”实践员王梓豪表示:“杨主任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医不仅是理论的殿堂,更是实践的沃土。我们后辈应怀揣对中医的热爱,循着前辈的足迹,踏实前行。”
结语
作为中医学子,我们应时刻秉持对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以科学严谨的学科态度上下求索,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视保护中医药非遗项目,让更多福祉惠及大众。
 
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