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王雅文(城市与环境学院2304班)
蔡元培曾有云:“教育者,非为己往,非为现在,而专于将来”。暑假终于到来,我期盼已久的支教活动也终于拉开帷幕。本次支教活动在线下展开,而我也有幸面向我的第二批学生——阳新县浮屠镇初级中学的同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选择支教,于我,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也是一次对自我价值深刻探索与肯定。远离城市的喧嚣,我踏上了这片纯真与渴望的土地。大巴扬起的灰尘步步紧跟,路边的苞米和水稻葱葱郁郁,几经辗转,水泥砖瓦房在我眼前缓缓驶停。我的心情却由期待变得紧张和踌躇了。
犹记,我的恩师曾在开学第一课将“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工工整整的写在黑板上,那时的我不知“善始”与“克终”何解,一晃又几年,恩师的注解或许意在:“卅六春秋栉风沐雨求真知,愿竭毕生善始克终育新人”。用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满溢阳光而无阴霾;用脚去丈量土地的无垠,没有一处遍地坦途而无起伏;而用心去教化参差的灵魂,也没有一处尽是欣慰而无辛酸。而我,走过漫漫求学路,或许明白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穿过冗长无味的课堂,当老师真正走进学生,教育才焕发出魅力。
1、在备课过程中一丝不苟、敬始而慎终
经过交流协商,最终确定我所教授的课程为《生命安全与健康》。一拿到课题,困难就主动找上了我:因地处偏僻,教学资源十分匮乏,这让我感到十分棘手,整个学校找不出一本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书籍。但是我坚信,教好一节课不仅仅在于好的资源条件,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呈现方式。于是我开始从网络上查找资料,确定课件大纲。网络上的课件无外乎围绕“生命健康的定义、意义”、“健康的重要作用”等讲解,若是只通过“说”来讲解未知,我想这节课必定是无趣的。于是,我删掉网络推荐,便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制作独一无二的课件了,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主题太过宏大,如果泛泛而谈也学不到真材实料,要是想让学生们掌握具体的知识并不在于多和广,而在于“精”。我确定了教学主题为“AED的使用方法以及适用场景”,在课上同学们认真的跟着我学做心肺复苏和AED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知识在每一页PPT里渗透,字符标点在幻灯片中飞舞,我用心血堆叠课件。夜明星稀,蝉鸣正盛,那天晚上是我的第一节课,还没踏进教室,学生们就都在窗边期待着踮脚张望,眼睛里闪烁着万千星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幸运能够看到他们脸颊上洋溢着纯真和对知识的渴望。在来之前我去拜访了恩师,促膝长谈,以便于可以更好的理解学生的难处,恩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正确的教育是循循善诱,授人以渔,因材施教,尽心竭力”。我的老师着重告诫我当人民教师是一个良心活,我开始慢慢理解这句话的重量。从此,我的课件里融合了我和我的老师的心血,也饱含了我对于我的学生的殷殷期望,我也试着在有限的条件里创造无限的可能。
- 在反思复盘时循循善诱、倾囊相授无保留
支教工作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课后的反思和复盘。在反思复盘的过程中,我会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我也会作为亦师亦友的角色,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一开始的几天大家互不熟悉,经过我的活跃气氛,大家慢慢的放下戒备,课堂越来越活跃,不等我提问,几个声音带着答案就涌出来了,课堂气氛越来越轻松愉快。每当我问“判断三步骤是什么呀?”几个学生就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了,不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我认为课堂讨论是深入了解知识的一把钥匙,不能因为所谓的吵闹而放弃讨论交流,这样的课堂氛围是我一直梦想的,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因为淋过雨,所以更想为后来者撑一把伞。
- 在坦诚相待中推心置腹、泼墨挥毫滚袖书
送走小升初的孩子们,我即将面对的是有着繁重学业压力的初三学生。在这短短的一周,我见证了太多令人动容的瞬间,有的学生家境贫寒,却没有放弃对学习的追求,时常名列前茅,获得老师的夸奖;有的学生性格内向,透过玻璃,我看见他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还有学生在大课间问我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式滴定管”,我大方的为他一一解读这些深入高中的知识,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间围在我身边,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漫溢了出来。这些点点滴滴,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希望、塑造灵魂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小小的苗儿会长成参天大树,细微的石子也能堆聚成坚固的塔。我有幸成为这些孩子们求学路上的一滴水,希望有朝一日他们可以汇集成涓涓细流,奔腾入海,我更庆幸遇见这些孩子们,给我站上讲台的勇气和毅力,也给我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成长。
在“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中破土,在“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萤时一分”中盛放。经过寒调的洗礼,我收获的远不止教学技能的提升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关怀、如何去倾听,也明白了“亦师亦友”这个词的重量。支教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更加坚定未来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一路前行,毫不畏惧。
谨以此篇,记录我勇敢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