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地域寻宝特攻队前往同安镇爱荆庄、青石寨、大洋镇凤阳村凤形厝、永阳古城、永泰县六馆一中心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李梅华书记、王讲解员和程讲解员的热情接待下,队员们以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对永泰的民俗文化、乡贤文化、旅游发展的困境等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调研。
第一站:同安镇爱荆庄
图注:爱荆庄内部 朱昱杰摄
永泰庄寨,历史上总数量超过2000座,现在保存较完好的有152座,其中有百年历史以上的有98座。爱荆庄是古老“庄寨文化”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中,“庄”主要具备居住和生活功能,而“寨”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永泰庄寨不仅带着游客重温古代居民生活和御敌的情景,更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遗产。然而,由于公共交通较少,非自驾游客的出行较为不便,且在没有讲解员的情况下,游客对庄寨文化难以深入了解,容易走马观花。同时庄寨资源大同小异,仅凭庄寨资源难以形成吸引游客的旅游路线,不易提高游客留存率和旅游经济效益转化率。
第二站:同安镇青石寨
青石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其坚固的城墙和独特的防御结构而著称。整个寨子的建筑主要采用青石砌筑,墙体厚实,高大坚固,有效抵御外敌入侵。寨墙上设有瞭望塔、箭楼和防御工事,形成了一个完备的防御体系。城门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多重关卡的设计,增加了防御的强度,是研究古代防御工事的绝佳地点。李梅华书记向地域寻宝特攻队详细介绍了青石寨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但青石寨的旅游活化,同样面临着交通不便和专业讲解员不足等的严峻问题。
图注:地域寻宝特攻队成员于青石寨合影留念 朱昱杰摄
第三站:大洋镇凤阳村凤形厝
图注:凤行厝前景 朱昱杰摄
位于大洋镇的凤形厝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鄢玲老师为地域寻宝特攻队的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其发展历史和文化价值。凤形厝已有将近470年的历史,随着原住民的外迁,祖厝面临着年久失修、建筑歪斜倒塌的风险。
永泰县的乡贤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乡贤是指那些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并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的人士,他们在外取得一定成就后,依然心系家乡,通过各种方式回馈和支持家乡的发展。凤阳村的乡贤们积极筹集善款三百多万元,于2019年对祖厝进行了翻修。这就是乡贤文化的典型体现,不仅保护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还加强了村落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图注:地域寻宝特攻队成员同鄢玲副教授于凤行厝合影 朱昱杰摄
第四站:永阳古城
图注:永阳古城正门口标志 王一心摄
永阳古城是永泰县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之一,是永泰县历史文化的缩影,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城内的庙宇和祠堂,记录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穿行在古街巷和商铺中,仿佛与永泰古代繁荣的商业和社会生活重新接轨。王讲解员带地域寻宝特攻队的队员们游览了古城的主要景点,包括三状元坊、景行书院、一善堂和新安古街等,了解与旅游景观相融合的状元文化、武术文化。永阳古城是永泰县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旅游经济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永阳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不仅提升了其旅游吸引力,而且助力了永泰县的文旅融合发展。依靠精细的修复和创新的运营,这座古城不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探索其中的历史秘密和独特魅力。
图注:景行书斋内 陈颖岭摄
图注:景行书斋门口 陈颖岭摄
第五站:永泰县六馆一中心
永泰县六馆一中心展示了永泰县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充分体现了永泰县在推动文化繁荣和提升公共服务方面的努力。这些文化设施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也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文化体验,助力永泰县的文化旅游发展。六馆一中心的程讲解员向地域寻宝特攻队队员详细介绍了永泰县的规划蓝图和发展愿景,可以看出,通过“六馆一中心”的建设,永泰县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地方文化,还为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永泰的旅游工作呈现出了较为完善的成果,为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图注:六馆一内展品 朱昱杰摄
地域寻宝特攻队旨在发展“宜居宜游型”旅游,先“宜居”再“宜游”,强调当地人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地域寻宝特攻队以“请你说出5点当地魅力”为抓手,追索到当地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欠缺——许多居民甚至讲解员都无法说出五个魅力点;地域寻宝特攻队期望以“旁观者”的身份、以游客的视角帮助当地人“发现”并重塑家乡古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协助陷入发展困境的古建筑文化旅游项目;我们期望通过新媒体平台竭尽所能宣传古建筑,并辅助以旅游路线设计,串联起永泰古建筑景观,帮助当地建立起可依可循的旅游参考;我们将开展永泰古建筑元素的文创设计,将大学生力量注入乡村旅游经济,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地域寻宝特攻队与同安镇爱荆庄、青石寨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团队成员将利用暑期实践时间,深度调研当地,协助他们挖掘更多的文旅资源、设计文创产品、制定旅游路线。
图注:地域寻宝特攻队成员同爱荆庄李梅华书记座谈 朱昱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