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21日,沁夏服务队宣讲教育组赴茂名市信宜市合水镇合水中学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团校夏令营。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双百行动”的号召,契合“根植乡土情,共筑治理梦”的时代旋律,队伍成员创新性地将乡土文化符号、文化情感、文化行为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打造出
五大“合水角色体验营”,包括“乡土小诗人”——诗韵乡音颂合水;“非遗小传人”——文化传承深底蕴;“家乡小导游”——乡景导赏促文旅;“特色产业家”——产业策划谋发展;“小小治理家”——绘梦乡土共治理。本次
夏令营共开展课程35节,教授学生1000余人次。夏令营以期引领青少年们深入探寻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积极投身社会治理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与决心,促进本土学生将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为合水镇的未来发展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乡土小诗人:诗韵乡音颂合水
为了深情歌颂合水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沁夏服务队宣讲教育组通过
创新课堂模式和采用沉浸式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书写对家乡的热爱与期望。课程依据合水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悠久人文历史,设计文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化身“乡土小诗人”,
歌颂青少年眼中的合水,讲述他们所见所闻的合水故事。学生们以笔为媒,以心传情,创作出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篇,颂扬合水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勾勒出对家乡合水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图1 学生正在创作诗歌(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王一凡)
图2 学生创作的诗歌(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王一凡)
非遗小传人:文化传承深底蕴
队伍通过“非遗之光·怡吉饼香”传统文化体验课程,引领学生们走进合水非遗老字号怡吉饼厂,亲身感受月饼制作的古老技艺。服务队队员与当地学生
共同探寻百年非遗月饼传承故事,并化身为“非遗小传人”,
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感受月饼制作的传统工艺,更深耕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价值。从基础的和面技巧学起,再到精细的包馅手法,最后亲手将月饼送入烘烤炉中,此次月饼制作实践体验之旅,加强了学生对非遗文化与家乡美食的热爱、对乡愁味道的深刻体会,促进合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
图3 共同聆听非遗传承故事(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杨玮敏)
图4 学生与队员们正在制作月饼(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杨玮敏)
家乡小导游:乡景导赏促文旅
在“家乡小导游”实践课程中,队伍依托合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独特的自然风光,
组成“家乡美景宣讲团”,鼓励学生化身家乡美景与家乡文化的传播使者,
通过青少年的视角展现家乡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在队伍小老师的镜头记录下,学生们的足迹穿梭于合水的历史与现代之间,从庄严肃穆的杨国威纪念馆到生机勃勃的油茶产业园,他们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家乡美景与产业发展作代言、讲故事,展现合水青少年与家乡共同发展成长的美丽画卷。
图5 队员为学生讲解词做指导(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范霈诚)
图6 学生为杨国威纪念馆做讲解(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范霈诚)
特色产业家:产业策划谋发展
在“特色产业家”的课程中,队伍带领合水青少年们
将本土产业探索认识与个人职业未来规划相结合,采用“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深度融合产业理论教学与实地研学考察。实践生发理论,队伍组织当地学生在油茶产业园、供港蔬菜基地等地开展实践研学与实地考察,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为合水产业发展撰写策划案,
从而加强青少年对家乡经济的深入理解和培养其产业思维。同时,面向当地200+名青少年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其明晰个人发展与家乡产业方向的深度结合。家乡产业策划书、个人职业规划书上满载着青少年智慧与热情,不仅彰显了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更为合水镇的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蓝图添上了青春靓丽的一笔。
图7 队员为学生介绍油茶果(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范霈诚)
图8 队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范霈诚)
图9 学生制作的产业策划书(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范霈诚)
小小治理家:绘梦乡土共治理
队伍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专业优势,在“N+治理”的实践总主题下开展“小小治理家”课程。课程
以合水镇的实际发展需求为蓝本,通过组织建设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们扮演起“治理家”的角色,围绕乡村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课程使青少年在模拟治理的过程中既能
深刻理解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又能与家乡发展需求、治理困境的现实挑战相结合,展现出青少年对于社会治理的深刻理解与热情,业让学生们深刻体会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更激发了青少年投身家乡建设、共筑美好家园的热情与决心。
图10-13 学生在讨论会上积极发表意见(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刁语霏)
图14 开展我是治理家课程(摄影:华南师范大学 王一凡)
“合水角色体验营”在信宜合水中学的顺利开展,有利于促进合水当地青少年在文化情感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角色体验的过程中以及乡风文明与理想信念的浸染中厚植乡土情怀,发挥文化铸魂育民的作用,以提高其参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未来,华南师大沁夏风“茂”实践团将继续发挥社会治理的专业优势,通过课程设计与当地需求定位相结合,进
一步推动合水当地青少年与家乡共同发展的能力、心力与实践力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播种青春的种子,蓄力发芽、扎根生长。
撰稿|张瀚昕 叶晴雯
供图|王一凡 刁语霏 杨玮敏 范霈诚
初审|叶紫琪
复审|叶紫琪
终审|廖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