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青年先行。7月8日到7月14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赴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儒元村“乡村振兴促进团”暑假社会实践队,在李霄鹤副教授的带领下,携三明市2023年选调生曾真博士及8名在读硕士生,前往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儒元村,开展以“稻香儒韵·懿德伴行”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风景筑梦,共绘振兴蓝图团队将运用风景园林专业相关知识,以文化领航、绿色先行为主线,进行乡村资源调研、环境景观提升和文旅研学策划等实践活动。并积极运用新媒体,记录推广实践经验、方法和鲜活事例,助力儒元村的懿德文化、稻田美景再次“出圈”,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在儒元村村委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罗光发主持召开了座谈会,详细介绍了村落基本情况,并对实践团后续调研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三明市沙县区儒元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曾真,鼓励团队成员们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挖掘村落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为推动儒元村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会上,李霄鹤副教授明确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团队共同探讨了调研方案和具体内容。
图1 实践队员对现场进行调研财经源流,探寻懿德文脉实践团队员们与村两委委员们携手,深入田间地头,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悠久文化底蕴与美丽自然风光。
调研首站为懿德堂——我国财政学泰斗邓子基教授的故居。在村两委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解说下,邓老在古厝中成长的点滴,为我国财政学奠基的奋斗历程与卓越成就,一一展现在队员们眼前。步入懿德文化交流中心,队员们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年代,邓教授深邃的学术思想与不懈追求,至今仍激励着后来者。队员们更是深受感召,纷纷表示要学习邓老精神,传承并发扬懿德文化。
随后,实践团队员们探访了邓老亲笔题字的儒元小学。尽管时代变迁,人口外流,这所小学已不再承担教学任务,但其完好的建筑与设施却为团队提供了打造研学基地的绝佳场所。团队计划以“耕读传家”为主题,将这里打造成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新高地。在团队和村两委委员的深入沟通与实地调研过程后,成员们对儒元村的“文化脉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2实践队成员在懿德文化中心进行参观与学习。陈冰滢 供图美丽宜游,近赏稻香荷韵儒元村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群山环绕、山清水秀、风景幽雅,这里被誉为“天然氧吧”。作为中国稻种南方研发展示基地所在村,儒元村在绿色生态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实践团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宜居乡村建设中的短板与挑战。为此,团队决定从建立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统一规划村庄景观风貌等方面入手,充分融合懿德文化、稻田景观与耕读研学项目等资源,为儒元村的环境提升贡献力量。
青春献乡村,设计绘大地。经过两天的深入调研,实践团成员对儒元村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规划了后续的工作方向。他们信心满满,表示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3 实践队成员与村两委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