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这是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做好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对外传播”。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了解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此次实践相结合,然后到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向同学们进行宣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在进入馆内前,我们首先会经过雕塑广场,广场上有12个雕刻着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生前或死后痛苦形象的雕塑。接着这,走过雕塑广场,就到了有名的胜利之墙、胜利之路和火炬台。火炬台上刻了南京大屠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从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1月,将近1个月的时间,使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变成了胜利之墙上“30000”这个冰冷的数字,虽然没亲眼见过,但想来就觉得不寒而栗、悲愤交加。之后进入馆内,一进馆内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人类的浩劫,无数名字、照片出现在屏幕上、墙上、金属书上,触目惊心。馆内分为5个部分:南京沦陷前的形势、日军入侵南京与中国守军南京保卫战、南京—人间的“活地狱”、国际安全区不安全、对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本战犯审判。馆内还有令大家最印象深刻的万人坑、里面都是真实遇难者的尸骨。出了室内场馆后,走一段路,就会来到最后的和平广场,这里有标志性建筑和平女神像。


参观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我们去到了南京市燕子矶中学进行宣讲,同学们听完以后也很有感触。有个同学说:“正是这样苦难的历史,这样痛彻心扉的感悟,才赋予中国和平发展的坚定意愿以及与世界共筑和平、同享繁荣的美好期待。今天,虽然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对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保持高度警惕、予以坚决反对,是所有爱好和平人们共同的责任。”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小组成员共同想说的。
最后,我们此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让历史的记忆化作奋进的力量,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谱系。现在,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让我们牢记曾经的苦难,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