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微光成炬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于2024年8月4日来到了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梨木厨具展厅、梨园及农业科技公司,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农业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上午,实践团首先来到了魏县的梨木厨具展厅。展厅内,光线柔和地洒在那些线条流畅、色泽温润的梨木厨具上,成员们被精湛的木镟技艺所震撼,每一件梨木厨具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工艺和深厚成文化底蕴。聂老师,作为非遗传承人,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自己与梨木文化的渊源,以及创办梨木展厅的初衷。他提到,梨木厨具的制作不仅是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更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强调:“做非遗,不仅仅是一项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对美的追求。要做到最好,让每一件作品都能成为流传后世的艺术品。”这句话深深启发了实践团成员们,让他们明白了做事应精益求精的道理。在采访中,聂老师还透露了梨木厨具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如原材料稀缺、手工费高昂等。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梨木厨具能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创新发展,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同时,他也希望非遗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图为微光成炬实践团探索梨木厨具非遗文化 赵宇飞通讯员摄
下午,实践团将目光投向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东南温村的梨园中,他们与邯郸梨精灵农业科技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王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产业背景及梨树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如劳动力短缺等。在王总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梨园的产业链,包括古树梨酒、古树梨膏等副产品。王总表示,只有不断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让企业做大做强。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还了解到现代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导致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种梨并承担部分保险费用。此外,农业科技公司也在尝试引进先进技术,如“老树扶壮”等,以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实践团还采访了当地的梨农,更深入了解了梨农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种植技术和经验,市场销售情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补贴与支持,这些信息对于实践团全面了解梨产业和推动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图为微光成炬实践团在梨园考察 赵宇飞通讯员摄
图为微光成炬实践团采访当地梨农 赵宇飞通讯员摄
为了更好地推广非遗文化和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实践团还开发了一款“云上非遗app”和农业网页设计。通过这款app和网页设计,实践团希望能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提供新的平台,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业知识查询服务。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当地企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和支持。
此次实践团深入魏县的调研活动,不仅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梨木文化的魅力和现代农业的活力,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用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和现代农业的决心。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关注非遗文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动态,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