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感历史之沉重、思和平之珍贵

发布时间:2024-08-0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18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延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社会实践团队举行了一次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活动。这一天,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和平的深刻思考。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这个位置也是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对平民和投降的士兵进行了持续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抢劫,导致30万以上中国同胞遇害。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铭记历史,警示未来,1983年底,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得到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后,开始筹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图为不同语言书写遇难者人数 李静怡摄
以铭记历史、悼念遇难者、昭示和平为设计主题,该馆具有强烈的历史纪念性和教育意义;分为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四个功能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展示内容;内部有大量的艺术作品,包括雕塑、油画、铜版墙等,这些艺术品都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紧密相关,用简单的艺术表达泣血的历史。
去纪念馆的那天,天色阴沉,飘着细雨,空气中浸出些许凉意。乌云、细雨、纪念馆,这些意向的巧合,仿佛又给这次的参观,赋予了别样的意义。团队成员到达纪念馆时,即使在之前已做好心理准备,还是被其庄严肃穆的外观设计所震撼。经过悼念广场,这里有象征性雕塑和刻有遇难者名字的纪念碑,充斥着沉思和哀悼的氛围。团队成员个个都心情沉重,对遇难者产生深深的哀思。

图为大屠杀后的南京 田思雨摄
进入展厅,看到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档案资料,这里好似一个异度空间:是过去,是1937年腊月的南京;是寂静,是只有脚步摩擦地面的响声;是昏暗,是只有点点发光的
名字与照片。人们穿梭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悄无声息地感受着,感受着用再多言语和照片都无法诉说的苦难,压抑充斥着内心,愤懑不平却又无力释放,唯一能做的,只有静默,静默地细细地尽可能地记住里面的一切。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感受,哭不出、提不起、咽不下,如鲠在喉、隐隐作痛,义愤的情绪难以平复......

图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田思雨摄
进入和平公园区,从沉重的历史走向和平的希望,象征着从悲剧中走向和解与和平。团队成员终于在这里从悲伤中解脱出来,思考着如何珍惜和维护世界和平。参观结束时,许多参观者也会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对和平的祝愿。
整个参观过程是一次情感上的过山车,从愤怒、悲伤到反思和希望。感受历史的重量,同时也更加珍视当下的和平生活。
 
作者:戚蔷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春常驻,乡村振兴
  • 社区宣传,分类先行——南京农业大学“微圾分”社会实践
  •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华夏大地齐欢唱 共奏欢歌心连心
  • 华夏大地齐欢唱 共奏欢歌心连心
  • 为加强湘新黔藏四地民族交流,共同谱写民族交流欢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践团队于2024年7月8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唱一首歌,
  • 08-0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