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深入的铭记抗战,吸取历史教训,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红韵延河畔·筑梦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4日前往宝塔山,凤凰山麓革命旧址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深入了解那段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抗战记忆。
图为旗与宝塔宝塔山因山上宝塔而得名,“不登宝塔山,不算至延安”。宝塔山是延安革命圣地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14日上午,我们学研会一行人抵达了革命圣地宝塔山,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探寻那段不屈抗争的岁月。
走进宝塔山,最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日本工农学校旧址。纷争源于无知,暴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日本工农学校便是用于教化日本战俘的一所学校。时任校长为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冈野进。这所学校虽然是战俘集中营,然而各种部门和教育设施却一应俱全,这不仅仅体现了我党优待俘虏的准则,更说明了我党比起直接清除异端,更倾向于教化和改造。暴力的手段虽是不可或缺的,但不是万能的,多一份理解,才能多一份力量。
图为日本工农学校旧址当日下午,我们又前往了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里曾经是党的心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都曾居住于此,直到日军的飞机轰炸延安时,才进行了转移。旧址的规模不大,然而作为曾经的红军总参谋部,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华丽的装潢,没有舒适的条件,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党的领导人所居住和指挥作战的地方。而正是这一位位将个人利益抛诸脑后的领袖,才能带领着人民,带领着人民的军队,保家卫国,实现解放。真正伟大的领袖,不需要自己有多么好的条件,因为他的心中总会牵挂着人民。漫步在凤凰山革命旧址,落叶萧萧,遥想87年前,九州动乱,内忧外患,所幸有那一位位奋不顾身的爱国战士,为大我舍小我,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那时完整的中国,才有了今天繁荣的中国。参观完革命旧址,我所收获的不仅有相关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从其中学到了革命的信念与精神。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们会记住那段红色的岁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为毛泽东故居当日我们前往的最后一个革命圣地则是位于凤凰山麓不远处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教育是文明传承的关键,而在抗日战争期间,则更需要我们的子弟兵们用先进的理论和知识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将革命转变为一项可以持续发展的事业,才能将共产党带领向正确的方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铭记历史,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责任。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在抗日战争中人民们的抗争与奋斗。
图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共产党首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935年,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时,中共中央为了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创立红大,也即抗大的前身,抗大办学近十年,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栋梁之材。正是有抗大的存在,才使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有无数子弟兵能受到先进的教育。教育与文明的延续,知识的传承息息相关。正是有了那么多受到了教育的红军子弟,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欣欣向荣,茁壮成长。抗大不止是一所传授知识的学校,它更是一处培育中国共产党接班人的红色圣地。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传承红色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