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苏州市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2024年7月11日,苏州大学青桐计划太阳村支教团从苏州出发,并于当日抵达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太阳村开展支教活动。在支教期间,支教团成员始终坚持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投身当地教育帮扶和志愿服务,圆满完成了为期5天的支教工作。本次支教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和趣味活动,力图将德育与美育并举,促进太阳村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夯实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青铜计划支教团自从组建以来,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他们认为只有将党的政治理论“内化于心”,才能真正在志愿实践中做到“外化于行”。他们秉持着“支教一日,自教一生”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坚持不懈从理论知识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专项培训机会,开展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系列活动。
深耕三尺讲台,落实立德树人活动伊始,支教团成员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开展了各类学科的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上好每一节课,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理解课堂知识,支教团成员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课堂引领力,将“学科思政”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致力于打造“有乐趣、有内涵、有价值”的课堂模式。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团成员巧妙地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原本严肃、枯燥的话题“活”了起来。首先,支教团成员向孩子们讲授了中华传统文化——皮影艺术鉴赏,使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接着,支教团成员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循循诱导孩子们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教育,对孩子们的价值观起到极大的导向作用。最后,支教团成员巧妙构思、设计课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多元化授课的方式,立足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特色,充分将所学内容融入支教,向孩子们介绍了苏州园林、基础法律、非遗文化等知识,不断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圆梦“第二课堂”,坚持“五育并举”在“双减”背景下,支教团志愿者们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帮扶新模式,聚焦思想引领、文化熏陶、法治教育、心理教育等领域,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支教团成员在太阳村组织了爱心课堂活动,通过讲授海洋生物知识、诗文朗诵、影视欣赏、歌曲演唱等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小他们保持一颗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此外,支教团成员还组织“你画我猜”、“谁是卧底”、“逛三园”等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助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支教团成员们不仅传递了知识,更传递了爱与希望。并且,这种传递不仅仅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反馈也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教学的乐趣,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投身志愿服务,培育文明新风“阳光照耀的我们,也能成为光照耀别人,被别人需要。”活动结束,支教团成员们依依不舍地与孩子们分别,一起合影留念。教学相长,教育在育人的同时也在育己,支教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如果还有这样一个去支教的机会,自己还是会第一个报名。2024年青桐计划江西太阳村支教活动让这些曾经漂泊的幼小心灵重新得到抚慰和关爱,让他们摆脱无助的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定温馨的大家庭里,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受到保护、得到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未来的路上,青铜计划支教团会继续前行,将支教足迹留在江西太阳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展现对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事业的热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我们呼吁大学生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深入基层与儿童对话,深入一线与乡土对话。支教之旅,不负韶华。我们跨越山海,只为将知识的火种播撒在更多孩子的心田,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支教行动,情系乡村教育。我们用心浇灌每一颗求知的幼苗,助力他们茁壮成长,绽放光彩。支教,让青春的热血在偏远地区绽放。我们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塔,也为自己收获人生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