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重温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4-08-0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十三载春秋的日积月累,中共中央将革命精神永远留在了延安这篇土地上。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以及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向往,我参加了长安大学建工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红韵延河畔,筑梦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13日上午,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我们踏上了南泥湾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感悟南泥湾精神的伟大。首先我们去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通过对纪念馆的参观和对一些历史的深入了解,我深刻认识到了南泥湾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作用。面对敌人的数次封锁和围剿,中国共产党率领三五九旅,开展了著名的垦荒运动和大规模生产自救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敌人对我党实施封锁的阴谋。看着那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具有传承意义的实物,我仿佛亲身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南泥湾精神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走在南泥湾的土地上,我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士们劳动的号声。通过实地参观千亩稻田,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南泥湾精神的伟大。那种在艰苦环境下自强不息、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时隔半个多世纪仍振聋发聩,让我们为之震撼。在新时代的今天,多亏了袁隆平院士的努力,我们中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不再受制于进口,但南泥湾精神其中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这一刻仿佛更加具象化。不仅如此,三五九旅是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南泥湾的开荒生产运动,但充满革命乐观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是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的。在大生产运动中体现出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同样是南泥湾精神的重要内容。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同甘共苦,战胜困难。由王震带头,各级干部都战斗在开荒第一线,担负和战士一样的生产任务。不同的是,凡出现困难的地方,干部总是冲在前面,真正做到了“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  
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造精神。虽然这种精神是毛泽东、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可它的影响和作用,在空间上已经远远超出南泥湾和三五九旅的范围,而扩大到了全军、全党和全国;在时间上也已跨越抗日战争时期,而不断延展到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现在,并将继续延展到遥远的将来。因此,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主席深刻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敌人的全面封锁,我们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外部势力的石油封锁,我们打出了大庆油田,把贫油国的帽子“永远扔进了太平洋”。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是有惊涛骇浪,就越能展现奋斗者的风采。没有封锁,哪有天空上熠熠闪光的北斗;没有封锁,哪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天宫、嫦娥?
现如今南泥湾的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新一代的青年,不断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续写辉煌!
 
作者:张峻赫 来源:长安大学
  • 塔里木大学三下乡:青春助力,禁毒防艾进社区
  • 河南大学学子“三下乡”:童心港湾,暖心助学
  • 悉听民意谋发展,匠心智造筑强农——Day 3
  • 爆轰试验场之行:见证辉煌,感悟责任与使命
  • 参观上星站的心得体会
  • 参观上星站的心得体会
  • 踏入上星站遗址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一段厚重而辉煌的历史之中。头顶是辽阔无垠的蓝天,脚下是生机勃勃的草地,而眼前这
  • 08-0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