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学子三下乡:助力古建保护
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石与木的构成,更是几代人生活的印迹与历史沉淀的见证,是尚有余温的乡村之魂。但是建筑也无法与时间抗衡,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逐渐变得稀落松垮。2024年7月5日至2024年7月20日期间,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古建保护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郏县古建筑群所在地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 志愿者们在孝子坊前合影本次实践旨在了解郏县孝子坊古建筑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现状,并通过三下乡活动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古建筑的保护不仅仅对他们进行形体上的保护,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家认识到这些古建筑的存在就是我们辉煌文化中的一部分,让这些古建筑不仅仅形体被保护,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也被保护。古建筑的一砖一瓦都是时间的承载者,它们我们在这历史长河之中留下的一抹印迹,虽然渺小如沙砾,但却难能可贵。
图为 院长在为志愿者们讲解建筑有关知识志愿者们的第一站是郏县的一个古建筑群,这些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仍保留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志愿者仔细记录了建筑的建筑特点,并与当地政府部门交流了保护计划。通过采访村民,团队了解了这些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传承这些故事。 在实践活动中,团队深刻认识到郏县孝子坊古建筑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活生生的文化载体。它们的存在使得当地居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根脉。 在此次探索郏县古建筑的过程中,志愿者们被这里的每一栋建筑、每一尊雕像所震撼,深感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图为 志愿者在与老师汇报工作
在这几天的下乡过程中,每一次与古建筑的接触,都是在与历史对话,每次看完古建筑志愿者们都能收获了不同的感悟。这也肯定了志愿者们想保护这些古建筑的心,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精神财产,它们是连接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让更多的郏县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推动乡村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贡献自己力量。通过本次三下乡活动,河南城建学院志愿者队伍不仅提升了公众对郏县孝子坊古建筑保护的认识,也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孝子坊古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章腾 来源:河南城建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学习开国大典,传承爱国精神
- 2024年7月12日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红石榴民族团结服务队在伊犁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海努克镇切吉村开展了“开国大典,认识祖国”爱国
-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