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技术发展之笔,绘海洋生态修复新篇中国青年网日照7月21日电(通讯员 姚娜)为深入了解日照市海洋生态的特点及需求,推动智能化海洋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公众对智能化海洋生态修复的认识和关注,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7日走进日照市东港区,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当地智能化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向公众普及智能化海洋生态修复的相关知识。
智能监测体系:守护海洋生态的第一道防线7月16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日照市城市大脑进行参观采访,亲身感受在数字信息时代下日照市的发展及治理情况。通过讲解员讲解,实践队员看到城市大脑所呈现出的众多应用场景。例如,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应用。在海洋生态修复规划方面,它能够精准分析出受损区域的状况,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提供依据;在渔业资源保护上,准确监测资源的变化,助力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在海洋航运安全保障中,实时提供气象和海况信息,确保船只的安全通行。它为海洋治理源源不断地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了海洋综合效益。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讲解城市大脑的海洋监测功能。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欣然 摄
实践队员了解到,日照市已巧妙地将海洋生态保护区的环境监测数据、渔业资源监测数据、港口物流信息、海洋气象数据等进行了深度整合。“多维度融合”的日照智慧海洋管理平台已经成功上线运营,并顺利部署到了日照城市大脑,这将使日照的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生态更加宜居,展现出绿色发展的新风貌。
智能技术融合:助力海鲜养殖与生态修复新征程7月17日上午,实践队员前往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了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及工作情况。实践队员了解到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开展了多种本地特色品种的繁育和养殖科研工作。
随后,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前往日照农发集团禹海红旗现代渔业园区养殖车间。在园区经理赵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水产养殖场,了解到了养殖场的工作流程。通过赵先生的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养殖场在水质监测方面,安装了高精度的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获取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氨氮含量等关键水质参数。这些数据会自动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一旦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自动启动相应的调节设备,确保水质始终处于适宜鱼类生长的状态。在饲料投喂环节,采用了智能投喂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数量和摄食情况,精准计算出每次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实现了饲料的高效利用,减少了浪费,同时也避免了过度投喂对水质造成的污染。此外,养殖车间还配备了智能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对养殖池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查看养殖池内的情况,及时发现鱼类的疾病、异常行为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讲解海洋生态相关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欣然 摄
这些先进的智能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养殖的效率,使得鱼类的生长产量更高,而且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更能满足市场的高标准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智能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精准的水质监测和科学的饲料投喂能够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减少对周边海洋生态系统的压力。通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了过度捕捞对海洋野生资源的依赖,维护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智能技术宣传:传播海洋生态修复新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走出校园,在阳光海岸带向居民和游客宣传智能技术在海洋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知识通过展示图文并茂的海报和宣传手册,吸引了众多居民及游客的关注。实践队员们耐心地向群众讲解,如智能监测设备如何实时追踪海洋环境变化,智能修复系统怎样精准投放修复材料等,有效提高了群众对智能技术助力海洋生态修复的认识和关注。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普及海洋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欣然 摄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对海洋生态现状及智能技术在海洋生态保护中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将勇担时代重任,努力为创造日照美好明天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路昕颐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