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编织中的古韵今寻
7月23日,我和队友强艺婧一同踏上了前往扬州大运河博物馆的旅程,参加了一次特别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草编技艺。在那个充满历史与文化氛围的地方,我们通过亲手体验草编技艺,仿佛让心灵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触动和启发。
扬州,这座蕴含着丰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不仅因大运河的壮观而闻名遐迩,更因其独特的草编艺术而享誉全球。草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手工艺,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它主要采用各种柔韧的草本植物作为原材料,通过手工编织的方式制作成各式生活用品或装饰品。在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我和队友有幸近距离领略了这项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活动启动之初,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老师的娴熟操作。随着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编织的每一个环节都极大地考验着耐心与精细。从简易的垫、压、挑动作,到复杂的花纹设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开始领悟到,草编不仅是一门手艺,它更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它引导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会减缓步伐,去用心体验与沉浸,感悟其中所蕴藏的深远意义。
教学伊始,老师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处理稻草,如何掌握基本的编织技巧。我的手指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缓缓移动,选择稻草、梳理平滑、开始编织。蚂蚱的编织从身躯开始,再到六条腿,最后是触须和翅膀。
在编织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不仅是对技艺的学习,更是对耐心和细致考验。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确无误,每一根稻草都要恰到好处地安放在它该去的位置。刚开始时,我的手指笨拙,时常出错,但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开始逐渐进入状态。
最挑战的部分是编织蚂蚱的触须和腿,因为它们要求极高的精确度和细致度。我全神贯注,生怕一丝疏忽导致作品功亏一篑。就在我沉浸于其中,体会着手工艺带来的无尽乐趣时,我的小蚂蚱渐渐“活”了起来。虽然它不如老师的样品那般完美,但看着这只由我亲手编织出的蚂蚱,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满足和自豪。
几经挑战,我的第一件草编作品终于完成了。虽然它不够完美,但每一丝稻草的交错,都凝结了我的汗水和心血。这件小小的作品成了我与传统手工艺之间的桥梁,让我懂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坚定了我将这份艺术传递下去的决心。
在当今社会,众多传统手工艺因机械化生产而逐步被边缘化。然而,通过亲身实践草编技艺,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生机与坚韧。它并不仅仅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更能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展现形式。
参与草编手工体验,不仅是对古老技艺的学习,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在每一次的编织中,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感受到前辈们智慧与匠心的传递。我愿意成为这传承链条中的一环,让手中的稻草继续编织出时光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份来自心灵的艺术。
作者:王雨欣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深入调查水鸟,助力守护湿地
-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的野外调查及鸟类辩识的能力,奠定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神农架实践团进行社会实践的经验基础,7月23日,
- 07-26
- 质赢未来谋新篇,扬帆碧海逐梦行
- 在海洋康养旅游中,各种各样的海洋产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洋拥有的丰富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海洋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人类
- 07-26
- 实践感悟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华夏非遗,古韵悠长”以线下实践方式,开展社会活动。实践团队分成若干小组
- 07-26
- 草编——编织中的古韵今寻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华夏非遗,古韵悠长”以线下实践方式,开展社会活动。实践团队分成若干小组
-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