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花鼓韵流传,点亮非遗文化之光

发布时间:2024-07-2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19日,实践团的成员们带着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跨越千山万水,走进了湘、黔、新、藏四地孩子们的心田。这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交流,更是一场心灵的盛宴。
湖南,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其中花鼓戏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生动的表演,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实践团精心准备的照片,如同一扇窗,让远方的孩子们得以窥见这份传统艺术的魅力。从精致的服饰到别具匠心的舞台布置,每一张照片都讲述着花鼓戏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深入探讨时,花鼓戏的服装与舞台设计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花鼓戏的服装融合了湘楚大地的民俗特色,色彩鲜艳,图案繁复,每一针一线都承载着历史的痕迹和匠人的智慧。而舞台上的布景,则巧妙地运用灯光和道具,营造出或喜庆热闹,或哀婉凄美的氛围,将观众带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新版的《刘海砍樵》,更是将花鼓戏的舞美抬上了另一个高度,不得不让人为之惊叹。
    提及花鼓戏的经典剧目,《补锅》、《桃花烟雨》和《刘海砍樵》无疑是不可不提的佳作。这些剧目不仅展现了湖南人民的生活情趣和道德观念,更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湛的演技,传递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补锅》讲述了小人物的善良与智慧;《桃花烟雨》则以浪漫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刘海砍樵》更是通过一段段诙谐幽默的对话,让人在笑声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此次实践团的分享,不仅让湘黔新藏的小朋友们领略了花鼓戏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唤醒了孩子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花鼓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不仅是湖南的骄傲,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遗产,。让花鼓戏的魅力代代流传,让更多人听见花鼓戏的声音。
作者:张明 朱轶 田一诺 来源:原创
  • 花鼓韵流传,点亮非遗文化之光
  • 花鼓韵流传,点亮非遗文化之光
  • 2024年7月19日,实践团的成员们带着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跨越千山万水,走进了湘、黔、新、藏四地孩子们的心田。这不仅是
  • 07-20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花鼓欢歌庆团圆,民族团结谱新篇
  • 共绘花鼓戏的民族风情画卷
  • 共绘花鼓戏的民族风情画卷
  • 为强化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7月19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文脉共筑”民族实践团在
  • 07-20
  • 鼓戏连心,云端共舞
  • 鼓戏连心,云端共舞
  • 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 文脉共铸”民族团结实践团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花鼓戏文化传播会”,旨在弘扬
  • 07-20
  • 花鼓戏韵·红籽同心
  • 花鼓戏韵·红籽同心
  • 7月19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精心组织下,“红籽同心,文脉共铸”民族团结实践团成功实施了一场以湖南地方戏曲瑰宝——花
  • 07-20
  • 花鼓戏宣讲共筑民族团结桥
  • 花鼓戏宣讲共筑民族团结桥
  • 7月19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文脉共铸”民族团结实践团精心策划并顺利开展了湖南民俗文化宣讲活动,其核心聚焦于
  • 07-20
  • 以花鼓戏为媒,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 以花鼓戏为媒,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 7月19日,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三下乡”活动也迎来了新的形式——线上交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实践团成员创新性地利用网络平台,为偏
  • 07-20
  • 以花鼓传民族团结情
  • 以花鼓传民族团结情
  • 7月19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基地举办了一场花鼓戏分享会。此次活动旨在传承
  • 07-20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