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岭南青年实践团
共贺周将军宝诞,寻下东文化脉络
(通讯员 陈雨帆 周小琪 陈敏欣 陈欣 陈婕)文化,是民族之魂、历史之根、未来之基。7月11至13日,华南师范大学岭南青年实践团积极融入九江地区文化脉络,于下东六社“周将军宝诞”贺诞庆典期间,与村民共庆盛事。
敬老情怀,睦和守望
7月11日晚,岭青团队参与到“周将军宝诞”贺诞敬老晚宴中,从主持人的介绍中了解到该晚宴会邀请65岁以上长者,与昔日好友一同庆祝佳节。晚宴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周将军理事会理事长郑潮安先生致谢支持者,并表明周将军理事会秉持善行,助贫困家庭,奖优秀学子。晚宴上,颁奖仪式、奖品抽签、粤剧表演等环节逐一展开,即流露出对老一辈人的深深敬意与真挚祝愿,又能传承岭南地区特色戏剧文化。

“周将军宝诞”贺诞敬老晚宴幕布

“周将军宝诞”贺诞敬老晚宴现场座无虚席

惟妙惟肖的粤剧表演
晚宴正式开始前,团队还与一位受邀参会的婆婆进行了亲切交流。她告诉队员们,这场晚宴在当地已成为一项悠久的传统,每到这一天,她总会与往日的工友们欢聚一堂,共话往昔;发现队员们对桌上的字牌标识有疑问后,她耐心解答,原来“红星”、“东风”、“前进”等字样的桌牌是座位指引,它们代表着老人们分别所属的十八个不同生产小组。这是主办方对岁月故事的致敬,也是对为国家发展不懈奋斗的人民的感谢。此外,坐在最前方的是周将军理事会成员。据岭南青年实践团调查了解,每年周将军文化节正是周将军理事会联合下东村慈善会举办的,他们弘扬“周将军”的忠义善行,为宣扬尊老敬老、关爱乐善精神做出不少贡献。

周将军理事会成员
乐善下东,慈善同行
7月12日,当地举办贺诞慈善晚会,岭南青年实践团有幸受到邀请参加了晚宴。活动过程中,紧张刺激的慈善拍卖与享用美味可口的晚餐同时进行。岭南青年还利用晚餐间隙,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交流互动。一位笑容可掬的阿姨以及一位保安叔叔主动与队员们交谈起来,话语中充满了对这次晚会的赞赏与感慨,他们讲述道,这场晚会的影响力远超出了下东村的地域界限,它不仅吸引了本村村民的热情参与,更将这份喜悦与温暖传递给了周边村落的群众,乃至远道而来的乡里亲戚朋友。大家因爱相聚,共襄盛举,加深了邻里间的情谊,促进了村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岭南青年实践团队员与保安叔叔边看表演边交谈
与此同时,岭青活动组的成员风雨兼程、笔耕不辍,在贺诞庆典前完成了近80米的周将军文化主题墙绘,为晚宴增加了美学艺术韵味。墙绘自周将军文化广场入口沿路延伸,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与游客纷纷驻足观赏,对墙绘赞不绝口。

岭南青年实践团周将军文化主题墙绘圆满完成

周将军文化节期间村民们驻足欣赏墙绘
艺韵流光,共赏华章
7月13日,实践团前往周将军文化广场深度采访了现场拍摄经验丰富的摄影师,访谈中,摄影师以专业的视角,向实践团成员详细阐述了九江在近年来如何不遗余力地推动其特色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他强调,九江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镇,始终将弘扬本土文化、展现独特风貌作为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和渠道,例如美学墙绘、举办文化节等,让九江的文化故事走出家门,走向世界;此外,他还向队员们透露,自己即将参与并记录下东地区特有的“烧炮仗”这一传统活动。诚然,“烧炮仗”在广东并非罕见习俗,然而下东的庆典独树一帜,在于其搭建起一座近二十米高的炮仗台,运用现代科技将炮仗安置于台顶,随后自底部引燃,蕴含着“步步高升、前程似锦”的美好寓意。

岭南青年实践团队员采访摄影师

周将军文化节现场搭建的近二十米高的炮仗台
随着访谈的深入,夜幕悄然降临,周将军文化广场被灯光点缀得如梦似幻,一场文艺晚会即将上演。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知名情景喜剧《七十二家房客》中的经典角色——憨态可掬的“二五八”的扮演者何志锋先生与机智幽默的“鸡公福”的扮演者林福先生也来到现场充当评委,气氛和乐融融,喜庆满满。

周将军文化节文艺晚会现场
岭青实践团在参与“周将军宝诞”贺诞庆典系列活动中,深刻感受了乡村邻里敬老爱幼的乐善精神,见证了通过美学墙绘、慈善晚宴等形式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外宣传的积极成效。活动不仅促进了村民们的和谐与凝聚力,还展现了九江在推动特色文化发展中的文化自信与开放姿态,增进了新一代青年对九江习俗的了解与传承。在未来的日子里,岭南青年实践团将会把“乐善下东,睦和守望”的精神深植于心,持续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创意与创新的手段,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