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旧巷 古韵犹存
尘封往事
那是时间的礼赞 是文化的传承
轻启历史之门 走进上洞村
近年,为具体落实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和战略目标,东莞市企石镇积极响应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上洞村以创建“特色精品村”为契机,大力推进有关部门的相关工作,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全力打造“新亮点”。
广东科技学院“非遗探索·童梦启航”夏令营突击队成员迈进企石镇上洞村,极富悠扬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史馆、古香古色的姚氏宗祠、舒适僻静的栈道公园、波光粼粼的湖面等景色便映入眼帘。美丽的环境犹如一幅画卷,展现出上洞村的绝妙韵味。
上洞村位于企石镇的东北部,呈雄狮状布,总面积5.3平方公里,在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立村。最早由姚氏从增城姚山厦迁东莞铁岗下庙居住,后又迁往上洞,深巷,下截。全村居民除嫁入的姑娘和外地人口外,全部为姚姓。因村舍择上好山腰而居,更有蜈山凤起,洞沼龙腾之意,故名上洞。
纵观上洞历史 走进村中史馆
溯源乡土文化 余音传响心扉
一物一品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尽显时光的印记 今朝的繁盛
上洞村史馆在古村落文化区内,主要分为五大模块:草龙展示、历史文化科普、当地取景影视剧播放、村史村情、乡村振兴。村史馆面积虽然不大,却凝聚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陈述着村庄文化。同时,还有摆放在史馆中间长达20米的两条草龙。一件件物品,虽然陈旧,但它们却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
保存历史记忆,守护乡村文化根脉。村史馆不仅是传承乡土文化的媒介,更是涵养文明乡风的重要载体。上洞村史馆坚持用文字、图片、物品等形式展现丰富的历史底蕴故事,用独特的文化符号记录乡村的发展。
谈及草龙文化
博大而精深 源远而流长
龙以草为身 香随龙起舞
随风律动瞬间
寓意美满而动人
东莞草龙舞以企石镇上洞村草龙舞为代表。上洞草龙舞活动时间在春节和中秋节期间。这是一种用稻草等扎成草龙而进行巡游舞动的习俗,在企石镇上洞村有几百年历史。据说上洞村旁有一座山,蜿蜒起伏,形似巨龙,名“龙公山”,而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村民每年要舞草龙,引龙入村,以求得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图源印象企石)
(图源印象企石)
草龙多用稻草、竹、木片等扎制而成。其中稻草为“五谷之王”,以之扎成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以剑麻作龙须,手电筒作龙睛,最后装上木柄。草龙的长度不一。草龙舞表演套路与龙舞一样,有跳龙门、过龙桥、拜四方、走龙云、穿龙肚、舔龙脊,寻龙珠等套路。有仿动物舞蹈。有蛟龙漫步、金龙钻档、蟠龙吐彩、金龙串柱、一柱擎天等造型。
如今,上洞村紧紧围绕五个振兴,并结合“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策”思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上洞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逐步实现。接下来,上洞村将持续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响应国家政策,用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绘就一幅多姿多彩的乡村画卷,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行走上洞村 触摸时间留痕
与历史相拥 赓续当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