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安徽师大“三下乡”:红色教育融入美育

发布时间:2024-07-1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芜湖市湾里街道华强社区,小朋友们正在经历一个特别的暑假。7月9日至7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美育润童心”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这里给社区的孩子们开展音乐、主持和绘画等一系列课程。培养他们认识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些艺术课程中,红色教育是这个教学队伍的一大特色,每门课程都非常重视把红色教育融入其中。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播音主持课上,窦茹彤和沈乐怡老师正带领孩子们朗诵一首现代诗——《如果信仰有颜色》。一开始,许多孩子十分害羞,不敢放开声音来朗诵,沈乐怡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在五星红旗下朗诵这首诗。窦茹彤耐心的纠正着孩子们的读音,教授他们发声技巧。随着几节课过去,孩子们个个昂首挺拔,相互比着谁的声音更洪亮,满怀情感的朗诵着这首诗。课后,窦茹彤说:“许多孩子一开始很害羞,而我们选择让他们代入红色情境来帮助他们打开声音,放开姿态。我希望通过这种对红色教育的融合,更好的将播音主持的技巧传达给学生们。”

(图为窦茹彤在课上指导孩子们读音 夏帆/摄)

下午的合唱课,是每个孩子都要参与的课程。李欣悦和耿志清选择了《红星歌》作为孩子们学习的曲目。《红星歌》是一首经典的儿童合唱歌曲,音乐形象十分鲜明。唱起这首歌,一队革命少年的形象就在脑中油然而生。肩扛梭镖、木枪,威武而神气地迈着整齐的步伐行进着,向孩子们叙述着那段革命往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

在课堂上,李欣悦细致地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发声,并强调节奏的重要性。他们鼓励学生们互相支持,在合唱时要注意音准和节奏的统一。通过集体演唱,耿志清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并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会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教师们的耐心引导下,学生们的歌声变得越来越和谐动人,展现出强大的团队精神,就像《红星歌》中纪律严明的革命少年一样。

 

 

 

(图为李欣悦在指导孩子们节奏技巧 夏帆/摄)

美育,即审美教育,不仅仅是提升审美素养,更是一种情操和心灵的教育。通过美育,人的情感、趣味、气质和胸襟都能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而红色艺术,承载着丰富的真、善、美内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审美教育功能。

“美育润童心”实践团队将红色艺术融入美育,以“红”促“育”,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文/曹炜枫)

作者:曹炜枫 来源:原创
  • 传承中华文化,共绘民族团结未来
  • 传承中华文化,共绘民族团结未来
  • 7月14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团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中华文化汉族包容性、汉族历史起源与汉族音乐之韵”为主题的汉族文化交
  • 07-14
  • 毕节学子三下乡:厚植爱国情怀,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 安徽师大“三下乡”:红色教育融入美育
  • 织梦信笺,共筑民族情
  • 织梦信笺,共筑民族情
  • 为深化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7月14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实践基地举办了一场以“墨香传情”为主题的民族交流活动。实践团
  • 07-14
  • 书信连心 文化共铸
  • 书信连心 文化共铸
  • 7月14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 文脉共铸”民族团结实践团于在实践基地成功举办了一场以“书信连心,文化共融”为主题
  • 07-14
  • 苗族文化映童心,编织文化新篇章
  • 苗族文化映童心,编织文化新篇章
  •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在实践基地成功
  • 07-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