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学点亮苫山,支教行动传递希望
在这个炎热的暑期,来自烟台大学的支教团队来到了山东省聊城市苫山村,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支教之旅。7 月 14 日,支教的第三天,精彩的教学活动有序展开。
早上,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苫山村,支教队员们早已在简陋的临时办公室内忙碌起来。他们在精心备课完毕后,八点准时开始了第二天的正式教课。为了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队员们可谓是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
在一间教室里,语文老师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一片,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老师的声音时而低沉,时而激昂,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听得入神,仿佛被带入了那个神奇的世界。通过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孩子们对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充满了期待。而在另一间教室,数学老师则将枯燥的数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场数学竞赛,看谁能最快算出这道题!”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纷纷举手抢答,课堂气氛热烈非凡。
图为语文张老师授课图片 通讯员 韩贻飞 摄
有的队员准备了美味的零食,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每当有孩子勇敢地回答问题或者出色地完成作业,就能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励。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更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
还有的队员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课程的引入,迅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英语课上,老师先讲了一个关于外国小朋友的冒险故事,然后巧妙地引入了当天要学习的单词和句型。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新的知识。
中午时分,欢快的上午教学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支教队员们将孩子安全地交到家长手中后,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喜悦。
下午,丰富多彩的课程继续开展。美术课上,美术老师引导孩子们依照内心的想法,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家乡。孩子们的画作充满了童真和想象,有的画了青山绿水,有的画了热闹的集市,还有的画了温馨的家庭。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座大房子,周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她说这是她梦想中的家。老师看着孩子们的作品,不禁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感到惊叹。
图为小女孩为大家展示自己的心目中的家乡 通讯员 韩贻飞 摄
书法课中,书法老师认真地对孩子们的一笔一划进行批改修正,耐心地指导他们如何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老师走到一个小男孩身边,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示范着如何正确地运笔。“看,这样写出来的字是不是更漂亮了?”小男孩点了点头,认真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
而编程课则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课程之一。编程老师拿着自己的电脑,通过编译有趣的小游戏和小动画,成功地引起了孩子们对于编程的浓厚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埋下了科技的种子。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好奇地看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图像,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一个小男孩忍不住说道:“老师,我以后也能做出这样的游戏吗?”老师微笑着回答:“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可以的!”
课程结束后,支教队员们还为家长们组织了一个简短的家长会,并开设了一个普通话推广的文化讲座。在讲座上,队员们向家长们介绍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用普通话交流。一位家长感慨地说:“以前我们都没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以后一定会多注意的。”
图为队员为大家讲授普通话对于大家的重要性 通讯员 韩贻飞 摄
这一天的教学中,发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小故事。有个叫小明的孩子,平时在课堂上总是很害羞,不敢主动发言。但在这一天的数学竞赛中,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终于鼓起勇气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正确,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从那以后,小明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了。
还有一个叫小花的女孩,一直对美术很感兴趣,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专业的美术教育。在这一天的美术课上,她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这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她说以后要成为一名画家。
一天的教学活动接近尾声,在目送孩子们走出居委会大门之后,支教队员们才放松下来。这一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支教队员们也在付出中体会到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或许只是一点点微光,但也能为这些孩子的未来照亮前行的道路。
未来的日子里,支教队员们将继续用他们的热情和爱心,为苫山村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希望,让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
(通讯员 韩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