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飞速前行的浪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近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窑火炼赤心,瓦砾焕新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扬州市邗江区兰苑党群服务中心,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方式,将泰州溱潼砖瓦的古老智慧与朴门永续螺旋花园的现代理念巧妙融合,为社区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与自然教育的盛宴。
面对非遗传承的机遇与挑战,这群青年学子以满腔热情与专业知识,积极探寻溱潼砖瓦在现代社会的重生之路。他们通过深入研究与精心筹备,巧妙构思将砖瓦工艺融入螺旋花园的立体构造之中,旨在打造一处既承载历史记忆又彰显自然和谐之美的社区新景观。兰苑党群服务中心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寄予厚望:“我们非常荣幸能迎来这样一群富有创意与责任感的青年学子,相信他们能为暑托班的孩子们带来一次难忘的学习体验。”
在课堂上,团队成员以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PPT,为孩子们缓缓铺开了一幅砖瓦艺术的历史长卷。从古老的制砖技艺到现代砖瓦艺术的创新应用,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团队的匠心独运。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对砖瓦这一传统建筑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踏入了另一段奇妙的旅程——探索螺旋花园的奥秘。团队成员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展示了螺旋花园的好处和搭建过程,引导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位小小园艺师。通过互动问答,孩子们对螺旋花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表示要亲手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螺旋花园。

(图为7月5日“窑火炼赤心,瓦砾焕新颜”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互动环节。梁英杰供图。)
进入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纷纷拿起黏土,开始动手制作螺旋花园的黏土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将非遗砖瓦艺术与自然美学完美融合。

(图为7月5日“窑火炼赤心,瓦砾焕新颜”团队成员与兰苑社区小朋友们成果展示,合影留恋。武晓亮供图。)
此次“窑火炼赤心,瓦砾焕新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传承之旅,更是一场自然美学的教育盛宴。它让我们看到了青年学子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执着追求,也让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非遗文化定能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