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传承新法,焕文庙活力
7月10日,为了领略湘潭市的深厚文化底蕴,湘潭大学商学院赴湘潭市雨湖区红色文旅实践团以“圣哲智慧耀乾坤,古迹红韵永流传”为主题,来到位于雨湖区城正街的湘潭文庙。
湘潭文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原址位于小东门侧,明正德十一年迁现址。辛亥革命时期,以刘道一、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前夕,湘潭地下党组织经常在文庙开展活动,商讨如何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迎接湖南解放。许多革命先烈在这里留下足迹,使文庙成为红色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宝贵资源。

湘潭文庙承载着流传千年的儒学智慧与光荣的红色革命历史。然而,在实地探访中,实践团发现文庙的维护与开发利用尚存一些不足之处——文庙的建筑虽修缮得古朴整洁,但缺乏有效的活动和项目来吸引公众,导致其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面对这一现状,团队成员们不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湘潭文庙,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首先,可以对文庙的使用方式进行创新。在保持文庙古朴典雅风貌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元素和互动体验,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定期举办儒学讲座、传统文化展览、书法绘画比赛,播放革命历史影片等,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此外,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技术,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次,文创产品的开发也是推广文庙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和销售一系列以湘潭文庙为主题的实用性文创产品,如文化T恤、书签、笔记本等,这不仅能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能为文庙的维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再者,将湘潭文庙打造成为新市民打卡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湘潭文庙的红墙黄瓦、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观赏性。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景区布局、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进而扩大文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创新使用方式、开发文创产品、打造新市民打卡点等措施,湘潭文庙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革命精神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肖雁骄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引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新引擎
- 贵州豫能新田煤矿以技术创新为基本导向,建设以“专家型”智能软件为神经中枢,运用5G、F5G、大数据分析、数据融合等相关技术
- 07-12
- 探秘蟹塘:广陵学子三下乡纪实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梦想“乡”约团队近距离考察了当地著名的蟹塘养殖业并深入探访了万昌村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亲身体验了乡村振兴的生
- 07-12
- 红旗颂歌,温情传颂
- 为更好宣传红旗渠精神,收集红旗渠故事,照亮老人们的晚年岁月,7月11日,“颂渠”青年志愿宣讲队前往怡心乐居老年公寓,为公寓里的老
-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