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儿师专“三下乡”:科学启迪智慧 教育点亮乡村
(通讯员:肖力文、李嘉欣、张婷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入贯彻科技强国的战略理念,拓展乡村儿童对于科技的认识,启发小朋友对科学的兴趣。7月10日,重庆幼儿师专智能科技学院“化茧”乡村促进团在重庆市城口县咸宜村为村里的儿童开展了“走进科学小课堂”趣味活动。
“消失的颜色”:揭秘光线的奥秘
志愿者们在纸上画上彩色的图案,装入透明的袋子中,将袋子垂直插入水中,原本纸上彩色的图案神奇地消失了,把透明袋往上提,彩色图案又显现了。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发出一声声惊叹。在志愿者们的讲解下,小朋友们了解到产生这一神奇现象的原因是光的折射现象。光线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后,就会向上弯折,从斜上方观察的时候,图案就像“消失”了一样。
(图为科学小课堂消失的颜色教学现场)
“站立的牙签”:感受表面张力的力量
志愿者们先在在透明的塑料杯中倒入清水,并在水中放入牙签后,牙签立马就倒了。接下来,在水中滴入洗洁精,搅拌出丰富的泡沫,再次将牙签插入水中,牙签立马就立起来了。志愿者们演示过后,小朋友们跃跃欲试。小朋友们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尝试着自己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志愿者们讲解了实验的原理,原来是在水里加入洗洁精后,水表面张力杯破坏,打出泡沫后,厚厚的泡沫将牙签挤住,牙签就立起来了。小朋友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到了科学知识,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图为科学小课堂站立的牙签教学现场)

(图为小朋友尝试科学小实验)
“会燃烧的冰块”—认识新型清洁能源
冰块可以燃烧吗?冰块怎么燃烧呢?带着疑问,小朋友们走进了“会燃烧的冰块”科学小课堂。冰块怎么会燃烧呢?原来是新型清洁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因其外观像冰,遇火既然,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志愿者们利用冰块和少量甲烷气体制作了简易的“可燃冰”模型,并点燃甲烷气体使其燃烧,通过模拟可燃冰的形成与燃烧过程,向孩子们展示了这种清洁能源的巨大威力。同时,向孩子们介绍了可燃冰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让他们对新型能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科学小课堂可燃冰教学现场)
科学启迪智慧,教育点亮乡村。科技是强国之基,创新是民族之魂。此次的趣味科技课堂不仅丰富了乡村儿童的假期生活,也切实激发了乡村儿童对科技的兴趣与学习的热情。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化茧”乡村振兴促进团的志愿者们也将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发挥自身专业所学,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上,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