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深入调查“时间银行”模式的意愿

发布时间:2024-02-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当前“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他们的生活状况更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时间银行的宗旨是用支付的时间来换取别人的帮助,而银行是时间流通的桥梁。自愿添加时间银行的客户在需要时拿出自己的时间和其他成员交换服务,既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又彼此联络了感情,克服了现代社会人们互不往来的缺欠。在现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结果与分析

“时间银行”引入中国已有十多年时间,公众对于“时间银行”的认知状况直接关系到“时间银行”的进一步推广。结果显示,非常了解的仅占3%,从未听说过的占到了47%。从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公众认知程度不高有几下原因:首先,“时间银行”所倡导的回报型理念是对“做好事不留名”理念的挑战,这一观念的转变必然要随着时代发展,经过一个长期的改变;其次,实践地区十分有限,加之缺少有力的宣传手段,影响范围有限;最后,“时间银行”在操作上有一定难度,涉及多个环节和个人信息的采集,极大地降低实践效率。

 

从认知方式来看,电视、网络和街道宣传是公众了解的主要途径。其中,街道和社区的宣传占据重要比例。因此,“时间银行”的实践范围还比较小,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如:“空巢老人”,人际交流问题,道德滑坡问题)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服务动机上来看,年轻群体通常是为获取社会经验和扩展社交圈,中年群体则是希望未来能够支取“时间货币”,低龄老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更多的是追求情感上的满足。老年群体产生不希望回报的意愿,是由于这一年龄群体的人功利心相对减少,更多的是希望有一个可以令自己继续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有一个可以令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台,满足自我的精神追求。中年群体是未来几十年“时间银行”的主要受益者,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更多出于自己老年生活需要得到帮助。无论任何年龄群体,都有其参与的动机,但是,“时间银行”的意义应该加强宣传,真正实现其意义。

作者: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