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严复 谱写新篇
1月25日,福建师范大学“天演雅集”实践队赴严复故居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赓续中华文脉”寒假社会实践。通过参观严复故居,实践队系统地了解了严复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现代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从而加强对中国文化谱系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系统介绍西方思想、文化和制度的第一人。康有为称他为“中国第一个精通西学的人”,毛泽东把他列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向西方求证真理的人。毛泽东把他列入”严复是中国第一个建立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他明确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走进郎官巷,沿着青石路,很快就会看到写着“严复故居”的门牌。严复故居原名“大福地”,由严氏家族几代人建造,宅邸分为正座和花厅两部分,正座是福州古民居的典型部分,花厅是清末民初中西建筑的结合体,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就像严复对中东和西方生活的智慧。1921年10月27日,严复先生在生命的尽头,对自己的生命怀有深深的依恋。严复先生回到了他一生所依恋的故土。
走进展厅,在讲解员的讲解声中,我们进入了严复的青春时代。严复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的一批人,少年时进入船政学堂,后赴英国留学。回国后,严复掌管北洋海军建筑学院,同时阅读西方社会科学各领域著名作家的著作,思想逐渐成熟。严复主张中西文化深度融合,始终坚持严于律己。甲午战争后,国内形势严峻,严复却不顾寡言少语的事实,积极游历,摇旗呐喊,创办报刊,建设书院,倡导变革,不遗余力。在深入了解严复先生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员们纷纷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严复先生一生的精神写照,我们要追随先辈的脚步,继承严复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把它发扬光大。
2024年正值严复先生诞辰170周年,同时也是“福州市严复研究会”成立32周年。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就对严复的历史地位给予高度评价,1997年为“严复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讨会”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这十六个字高度概括了严复先生的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支持福建学界对严复思想的研究,明确表示“纪念严复缅怀先哲历史功绩,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全面复兴和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意义”。严复的科学思想和爱国思想时至今日仍不过时,我们要弘扬和传承好严复文化,让严复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天演雅集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