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早胜牛生产,促进产业振兴
农业生产是真正的财富源泉,为深入了解正宁县早胜牛养殖,助力乡村振兴,西北民族大学早胜牛养殖和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实践团于2023年8月16号-8月20日,前往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多个养殖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养殖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聚焦早胜牛生产,为当地养殖户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技术指导。
聚焦饲料 降低生产成本
“高啊!饲料成本那肯定高啊!”提起饲料,在实践团走访的养殖场中,大部分养殖工作人员难掩忧愁。以福瑞祥养殖有限公司为例,饲料成本高为八十多万。饲料成本一直占据养殖业大头,是成本控制最难的地方,实践团对从外购买饲料的养殖户存在饲料成本高的问题并不意外。通过调查分析,当地养殖户饲料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饲料配方不合理:通过确认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以及早胜牛的营养需求量,设计科学的饲料配方,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团走访的大部分养殖场使用的饲料原料主要为周边农户种植的青贮玉米和秸秆,营养较单一。此外,除大型养殖场外,大部分养殖场户未供给舔砖,导致牛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此,实践团建议当地养殖户添加舔砖,并提供饲料配方配制的技术指导。
不分公母,不分阶段的混合饲养:实践团观察到,当地部分养殖户采取公母混饲或各阶段混饲的饲养管理方式,但不同阶段,不同性别的牛只,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混合饲养,难以对某个阶段的牛精准饲养,容易造成饲料的浪费,使饲料成本增加。故而,要想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实践团更提倡分公母、分阶段饲养。
饲料加工和保存不当:当地规模小的养殖户由于缺乏资金,没有相关仪器,对饲料加工较为粗糙,不利于牛的吸收消化,饲料利用率低。此外,实践团详细查看了当地养殖场的青贮窖,发现部分青贮窖设置坡度不合理,营养损失大;部分青贮窖露天,饲料容易变得松散;部分青贮窖设立宽度过宽,影响封窖速度。实践团向养殖户指出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运输成本高:向外购买饲草的养殖户存在饲料成本高的问题在预料之中,但犇康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以种养结合为特色,饲草不仅能自供,还能向周边的养殖场出售部分饲草,在饲料成本上也有一定问题,是实践团成员没有预料的。据工作人员解释:“牧草种植区离这边太远了,运一车饲料就要一两百,运输成本高。我们可能要重新建设新的场区,重新选址。”因此,实践团认为运输成本也应当考虑在内,设定场址时,需考虑到种植区与饲养区的位置关系。
应用早胜牛纯种繁育、饲料配方优化设计技术、玉米青贮技术,是攻克早胜牛生产问题的重点,需要高校积极提供技术支持,为促进产业振兴添色增彩。
聚焦繁育 推广人工授精技术
在实践团走访的养殖户中,只有三家使用了人工授精技术,大部分使用本交,饲养成本高。以梁家村海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采取本交,共饲养了40头,将近总数三分之一的为种公牛。据了解这些种公牛的年饲养成本高达三十多万,而当地购买的冷冻精液大概在100-200元一次,并有成功授精为标准的售后保障,如果该合作社使用人工授精,只需要购买冷冻精液,不需要饲养种公牛,相对而言,可以降低不少成本。
根据实践团了解到,养殖户使用人工授精技术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宣传推广力度少,另一方面是人工授精受胎率低。据当地工作人员透露,虽然当地也有组织相关养殖技术的培训,但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动手实践机会少,养殖户难以真正学会这项本领。
对此,实践团与养殖户深入交流后,蔡元教授指出;“如果早胜牛能够通过本交怀孕的话,那么早胜牛的生殖系统是不存在问题的,而牛的冷冻精液制作技术目前已经很成熟,冷冻精液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小,受胎率原因很可能是配种员人工授精技术有问题。”并主动提出指导养殖户学习人工授精技术,以提高养殖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饲养管理更科学化,降低生产成本,助力养殖户增收。
聚焦疾病防控 改进环境卫生和消毒设施
根据实践团调查,当地养殖户的疾病防控做的较好,以正宁县昌兴源养殖家庭农场为例,虽然该养殖场规模较小,但定期驱虫,定期使用疫苗,日常消毒,配有简陋的兽医室和消毒室,起运时,使用电解多维等药物以减少应激,对于病牛处理,采用就地掩埋的方式。总体而言,疾病防控基本到位。
但实践团也观察到一些问题,部分农户养殖,牛舍设置简单,粪便相对难以处理,环境较差,长此以往,牛容易生病。另外,养殖场场址设立未符合远离道路的规范,消毒设施不完善,小规模养殖户未设消毒池或消毒室,适度规模养殖场设立的消毒池过浅过短,参观人员在消毒室停留时间短,无法达到消毒目的。诸如此类,养殖场消毒设施与环境卫生要求仍然需要完善。
产业兴而乡村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聚焦生产问题,优化生产技术则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养殖户等各方要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久久为功。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